专家学者深入研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聂际慈 摄影 宗琪琪)汇聚专家智慧,发出理论声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传播。6月24日,第二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各地专家学者汇聚南开,围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热烈而深入的研讨,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王伟光,天津市政协原主席、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邢元敏,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蕾,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南开大学党委原书记薛进文,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张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等出席论坛。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主持论坛开幕式。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南开大学原副校长、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新生,南开大学党委常委于海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协办,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政策研究室,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央地主流期刊报刊的媒体工作者参会研讨。
沈蕾在致辞中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学好用好党内共同语言,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场景新要求,在扎实实践中展现真理力量。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天津市将全力支持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理论创新、实践总结和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天津的扎实实践,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样板区中贡献天津之为。
徐青森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体现了高校社科界以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为己任的学术自觉。希望大家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教育部社科司将持续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创新平台为支撑,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杨庆山在主持论坛开幕式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正确理解、精准阐释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本质要求,进而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阐释新局面,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本次论坛邀请王伟光、陈雨露、郑新立、丰子义、李林、张翼作大会主旨报告。大家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篇“大文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文明新形态。要从多重维度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理解其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其他的现代化体系,具有独特性、开创性、科学性、有效性、示范性、引领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创造举世瞩目发展奇迹的成功路径,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磅礴的生机活力,要通过建立原创独有的概念体系,持续推动理论和方法创新,建构面向世界、自信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
王伟光报告的主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篇大文章》。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文明新形态。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中国式现代化这篇大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内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引领,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稳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创造举世瞩目发展奇迹的成功路径,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最磅礴的生机活力。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陈雨露报告的主题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他从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认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价值、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中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其他的现代化体系,具有独特性、开创性,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逻辑,以中华文明为指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观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逻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中国式现代化治理观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逻辑。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建立原创独有的概念体系、持续推动理论和方法创新,建构面向世界、自信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
郑新立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发展。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落后的农业大国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光辉范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空白。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丰子义报告的主题是《从多重维度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他以“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现代化”“从人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三个维度展开论述,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创造,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和世界文明发展普遍规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动创造与能动选择的统一,既坚持全球化也坚持自主发展,在开放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扩大开放,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以国家间相互尊重代替相互敌视,打破了西方模式的神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李林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九个方面明确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规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要从法治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问题,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为此,要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新特征,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新道路,建设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新体系,形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大格局,坚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底线边界,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超越式发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张翼报告的主题是《以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现代化的进行。当前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其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为此,要始终从我国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他分析了我国出生率下滑的原因并建议通过高质量教育提升人均受教育水平、以技能培训跟上时代步伐、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通过技术赋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克服老龄化危机,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还设有5场平行论坛,分别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中国式社会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多维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深邃内涵和本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