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通讯员 刘安安 记者 李梦楚
在南开园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中,有这样一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深耕纳米科技前沿三十余载,以量子点为笔,在微观世界描绘出绚丽的科学图景;他秉持“基础研究勇攀高峰、应用转化服务社会”的信念,将科学探索的突破转化为惠及民生的产业硕果;他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批站在国家科研最前沿的领军人才。
他,就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杰出教授”——庞代文。从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到产业化的宏大舞台,从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到科普讲座的声声入耳,庞代文用多年的坚守与创新,生动诠释了一位教育、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探微索隐:量子点世界的拓荒者与领路人
1992年,庞代文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师从著名电化学家査全性院士。带着对科学未知的渴望,从2001年起,他选择了当时极具挑战性的半导体荧光量子点研究领域,这一选择便是二十多年的执着坚守。
量子点是晶态纳米颗粒,因其电子态量子限域效应,表现出尺寸依赖性质的晶态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显示技术等领域潜力巨大,但其“使役稳定性”问题长期困扰世界科学界。
庞代文独辟蹊径,颠覆传统思维。他首创“活细胞原位量子点合成”方法,在细胞这座“微型工厂”内直接制造荧光材料,并用于定点标记,不仅解决了体外合成再标记的诸多弊端,更实现了“无机(可)遗传标记”的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Nat. Protoc.。他原创性地揭示了“多层级配体平衡调控”规律,犹如掌握了调控量子点性能的“密码”,成功攻克了量子点在复杂生物环境和苛刻高温加工及使用环境中的稳定性世界难题,使我国量子点材料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跻身国际最高水平之列。
这些原创性突破,不仅登上了Nat. Biomed. Eng.、JACS等顶尖期刊,更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庞代文和他的团队开创的全球首款达到商业应用标准的量子点光扩散板新型背光技术,成功解决了显示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已应用于生产数百万台高性能量子点电视,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庞代文开拓的量子点生物检测技术,其试剂盒用户已超千家,为疾病检测和诊断提供了新工具。他创建的“量子点单病毒动态示踪方法”,实现了对病毒侵染过程的纳米级精度实时解析,为病毒学研究打开了新窗口,促进了国际该领域的发展。
庞代文组织制定多项量子点国家标准,有力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他用一项项勇攀科学高峰的原创成果,实现了服务国计民生的产业转化,在科技强国征程中挺膺担当。
春风化雨:交叉融通育人的“严师”与“伯乐”
庞代文深知,科学研究的高峰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攀登,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师的核心使命。他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指导学生。
庞代文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他的团队汇聚了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生。他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突破思维定式。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他指导的研究生在量子点合成新机制(如近红外二区Ag2Te量子点)、性能新突破(如荧光、手性、圆偏振发光协同增强的手性量子点、近100%量子产率的量子点纳米球)、应用新方向(如近红外II区光激发的光子上转换发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被JACS等顶尖期刊发表。
庞代文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实验数据必须精确可靠,论文写作必须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一位已成长为985高校教授的学生回忆:“庞老师修改论文时,连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不会放过。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术品格。”这种近乎严苛的要求,锻造了学生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和坚韧的意志力。
同时,庞代文也是学生的“伯乐”和引路人。他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质和兴趣,因材施教,为他们规划最适合的成长路径。他倾注大量心血指导学生选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撰写论文,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他甘为人梯,全力支持优秀学生赴世界顶尖实验室深造。
三十多载春风化雨,硕果累累。庞代文已先后培养70名博士、45名硕士、16名博士后。尤为瞩目的是,其中27名学生已在国内著名高校担任正教授,更有9位青年教师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谦光自抑: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在大家眼中,庞代文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是一位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谦和的师长。他始终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诚信的坚定维护者和践行者。
庞代文为人谦逊、诚恳,即使成就斐然,他依然保持着学者的本真,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团队管理中,他注重营造团结协作、开放包容的氛围,尊重每一位成员的想法,善于凝聚集体的智慧攻克科学难题。庞代文常说:“科学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这种低调务实、团结协作的作风,深深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庞代文还积极肩负起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后,他第一时间面向公众进行解读,一场科普讲座在线观看人数高达2.9万人次。庞代文还为科技媒体撰文,深入浅出地介绍量子点技术的里程碑意义,文章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让高深的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从珞珈山到南开园,庞代文始终如一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量子点科学和教育事业之中。他在基础研究领域勇攀科学高峰,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突破;他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成功解决“卡脖子”难题,服务国计民生;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通达的育人智慧,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他以谦逊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深厚情怀。
谈到未来规划,庞代文说:“量子点虽小,但却能做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未来,我们会将量子点从商用显示领域努力推广到国防安全、粮食安全与人民健康等领域,让量子点为国家发展继续‘大放异彩’。”
【教师简介】
庞代文,男,1982年和1992年先后获得武汉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于武汉大学病毒学系交叉学科博士后出站并受聘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2018年调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任“杰出教授”。
庞代文长期从事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及其生物应用研究,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现任中国化学会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全国纳标委委员及纳米光电显示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组长等。发表论文近500篇,包括Nat. Protoc., Nat. Biomed. Eng., JACS等顶尖学术期刊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30项。培养的学生中有27人任国内985和211高校正教授,团队成员有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