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坚)7月27日,南开大学2025年国际前沿小学期圆满落幕。小学期为期四周,由学校统筹规划、各学院协同推进,课程体系完善、参与范围广泛,为师生搭建起国际化交流学习的高端平台。
本次小学期于6月30日启动,至7月27日结束,集中整合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近50门全外文授课的线下国际前沿课程集群,7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受邀执教,课程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科等多领域前沿成果。数据显示,线下选课人次突破4600,体现了师生对高质量国际化课程的高度认同与广泛参与。
课程设置凸显前沿性、交叉性与高阶性三大特征,形成多学科联动的育人格局。其中,国际知名化学家、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原主席、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Javier Garcia-Martinez 主讲的“Chemistry for the Future: New Chemical Technologie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面向未来的化学:可持续未来的领先化学技术),系统阐释循环化学设计、绿色催化工艺及能源转型中的化学解决方案,通过讲座与小组研讨的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实践潜能。金融学院精准对接学科前沿,邀请美国埃默里大学陈凯迹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蔡耀辉教授联袂开设“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Financial Market”(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市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韩冰教授与香港大学汤勇军教授合作讲授“Asset Pricing and ESG Investment”(资产定价与ESG投资),国际化师资与前沿内容的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构建系统金融知识体系,提升全球金融市场动态与政策趋势研判能力,吸引金融学、统计学、新闻传播学、法学、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专业逾260名本科生参与,课堂互动频繁,学习热情高涨。软件学院“Frontiers in Intelligent Software”(智能软件前沿)课程汇聚平安美国研究院院长韩玫博士、美国 AqueMega 公司首席AI科学家王奥森博士、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首席科学家李晓黎教授组成的授课团队,通过技术精讲、案例分析与趋势探讨的多元融合,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与应用方法,课程吸引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专业200名本科生参与,授课团队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造跨学科、跨年级、跨文化的交流场景,促进思想碰撞与智慧融合。
同步启动的2025年“全球南开”暑期云课堂,在专家层级与学科覆盖上实现新突破。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的学者,围绕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气候治理等前沿议题打造30门专题课程,为1700余名师生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线上学习体验。
同期举办的“第三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物理学基础理论菁英暑期学校”,依托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邀请30余位包括院士在内的顶尖专家,通过课程精讲、专题研讨、实验室观摩、学术沙龙等立体化形式,强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理论根基与科研思维,为高层次学术后备力量培养筑牢基石。
作为“卓越南开”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的核心载体,2025年国际前沿小学期深度落实 “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0”,践行“中外融汇”育人理念,通过多元化课程设置与国际化教学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学术创新精神,为复合型人才成长赋能。
此次小学期的举办,是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未来,南开大学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兼具国际竞争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南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