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如晚年在大院给邻居义务讲宋词,黑板由学生抄录。
晚年杨敏如先生
2014年5月2日,叶嘉莹与席慕容等在南开大学。
2014年5月10日,庆祝叶嘉莹诞辰90周年的《叶嘉莹教授手稿著作暨影像展》在南开大学举行,被晚辈们簇拥着的叶先生以洪亮嗓音,逐个讲述作品和影像背后的故事。
2014年11月26日,南开大学叶嘉莹迦陵学舍落成移植恭王府海棠树。
本组摄影 新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任永华 吴军辉 宗琪琪
遇见的欣喜 一生践行追随顾师
顾随先生,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
“叶先生和我母亲,两人的情谊和对词的共鸣,是从同一个老师顾随先生处反响出来的。”羅晋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师从顾先生,两位都是少女青春,早早就被顾先生的词句激荡着,“那时的女知识青年,悟性高,几句诗词,就能启发浪漫情怀。”
杨敏如先生曾有这样的记述,自己13岁在天津读书时,见到教授的几何老师在黑板上随笔写下半阕诗词,就迷上了,随时记住,始终不忘:“少岁吟诗,中岁填词,把牢骚徒作谈资,镇常自语,待得何时。可唤愁来,鞭愁死,葬愁尸。”
只是不解那个“愁”字。“到燕京中文系二年级时上了顾先生的课,母亲读到顾先生的《行香子》,原来正是自己所熟记的那首,越发追随年轻才华横溢的顾随老师。”
17岁时,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叶嘉莹后来回忆:“我虽自幼即在家中诵读古典诗歌,然而却从来未曾聆听过像先生这样生动而深入的讲解,因此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 。”
杨先生和叶先生,也就用一生的实践,践行追随顾师的初衷。
一阕《踏莎行》 相隔67年的唱和
羅晋告诉记者,母亲晚年将她与丈夫平生所作诗词合编为《蒹葭集》,“其中,居然记载了一件师生唱和往事。”
2010年岁末,当时羅沛霖先生病瘫住院,抑郁间,杨敏如忽奉嘉莹师妹书札,并示《踏莎行》二词,杨先生“乃大感悟,烦恼立除,仿佛亲聆先师谆谆温谕,师妹款款挚语。”
这两首《踏莎行》,杨先生这样记述:1943年,叶嘉莹师妹正在北京辅仁大学从羡季师学唐宋诗。在课堂上,得羡季师仿雪莱诗意之断句,课后,是成《踏莎行》词一首:烛短宵长,月明人悄。梦回何事萦怀抱。撇开烦恼即欢娱,世人偏道欢娱少。软语叮咛,阶前细草。落梅花信今年早。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也是春寒了。
“母亲当时的感觉是,‘嘉莹师妹深于诗词,词风蕴藉闳约。余夙心倾。上阕后两句,深豁志人。以为颇类先师声口,谨受教矣。’”羅晋说。
另一首顾先生的《踏莎行》,最早是他1943年困居沦陷之北京,清操自守,取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后二句“Shelley , Ode to The West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意,吟成二断句: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也是春寒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顾先生在天津师范大学任教,全词而成:苦水填词,时常叹老。如今看去真堪笑。江山别换主人公,自然白发成年少。柳柳梅梅,花花草草。眼前几日风光好。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也是春寒了。
“始得佚词《踏莎行》手稿。师弟之缘、诗文之重。跨越时空,延绵今古。得无志耶!”杨敏如先生感叹之余,也踊跃奉和一章《踏莎行》,以迎新春伊始:
遥夜沉沉,佳音杳杳。一衰一病同林鸟。漫吟“和泪试严妆”,向人开口强言笑。月有阴晴,阳光普照。一生福寿何尝少。“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也是春寒了”。
念诵着“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也是春寒了”,羅晋也声音低沉。跨越时空67年的师生唱和,三人均已离去,唯文字与词人的情谊,留驻后人心中。
新报记者 单炜炜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html/2024-11/27/content_145443_1562600.htm
审核:丛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