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南开大学师生及各界人士深切缅怀叶嘉莹先生 让诗词之光生生不息
来源: 今晚报2024年11月26日02版发稿时间:2024-11-27 11:39

 

本报记者 姜凝 先生远去,诗心长存。

昨天,津城天空一片阴沉,雨淅淅沥沥地下,南开大学校园里,不时有人前来悼念叶嘉莹先生,表达对这位“诗词的女儿”的敬仰与哀思。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原常务副校长、文学院原院长陈洪回忆说,叶嘉莹先生1979年回到南开大学教书时,他当时正在学校读硕士研究生。“当时研究生很少,所以经常由我来负责她的迎送,并为她组织教学活动,也曾经帮她拿过行李,她后来送给我一首诗,还提到了这事。”

“叶先生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陈洪回忆,叶嘉莹其实很有童心,她得知陈洪和自己同样属鼠后,当时正好临近鼠年,她便召集陈洪和她三个属鼠的学生前来,都换上红衣服,拍了一张“五鼠”的照片。“叶先生精神生活也很丰富。她每天都坚持锻炼,睡觉前要做一套类似八段锦的健身操;中秋节也会带着学生叫上我们几个老师一起去赏月。她对生命的这种热爱,和对诗词的情结,以及她的敬业精神,正如讣告中所说:‘同时实现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交融。’我想,这一点也是叶先生非常了不起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叶先生给南开大学植入了一颗诗词的‘种子’,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会珍惜叶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让‘种子’种在南开、长在天津、服务中国;我们会弘扬叶先生倡导的中华诗教理念,以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为基点,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古典诗词文化。”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卢桢表示,学院会整理叶先生留下的大量一手音频和学术文献资料,在日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把叶氏解诗学研究范式延续下去,“叶嘉莹先生已经身体力行,为我们践行了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开大学师生将继续以叶先生为榜样,指引自己的学术道路和人生方向,努力将叶先生的师者风范和诗教精神代代传承。”

作为叶嘉莹先生嫡传弟子的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一直在医院守护着叶先生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在讲述中,她数度哽咽。“叶先生走的时候,是平静的、没有疼痛的,因为她有信念。我们每次去医院看望叶先生,她问得最多的是:身边又有好学生了吗?最近学生们又写出什么好诗了吗?虽然在医院里,但她关心关注的总是这些学生的问题、诗词怎么传承的问题。有时候,叶先生精神好一点,她就会说:你的学生们有没有交作业的?他们研究的什么话题?听到觉得有意思的,她还会主动聊一聊。所以你会感觉到,叶先生对于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期待,她走的时候是没有疼痛、带着希望和信心的。”张静说,叶嘉莹曾表示,诗词不是她创作的工具,也不仅仅是她教研的对象,而是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力量,“所以,我们都一起来读诗吧,让我们也都像叶先生那样,活成一首诗。”

叶嘉莹先生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也十分看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南开大学“诗话中国”宣讲团团长,该校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郑光选曾跟随张静等老师到四川进行诗教实践活动,为当地乡村的孩子们做诗词启蒙。“今后我会继续与同学们一起讲好诗词、传承叶先生的诗教理念,把中华诗教的‘种子’播撒得更广。”郑光选说。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4-11/26/content_87645_1555894.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重磅签约!南开大学第一附属...
南开大学召开智库建设重点工...
我校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
南开数项智库成果获评CTTI智...
南开大学举办2024级本科生班...
《孙昌武文集》出版暨孙昌武...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干部...
南京大学来我校调研交流纪检...
【南开105风华看学术】张宏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