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绿草庭前 好风林下 ——《居士传》中的文人学士
来源: 天津日报2014年10月20日12版发稿时间:2014-10-21 09:15
 

    罗丹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人彭绍升撰,收集从东汉至清乾隆年间在家奉佛的男性居士312人的事迹,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55篇,是记载历代居士事迹比较完备的一部书,被誉为“法门班马”。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培锋先生倾数年之力,悉心完成《居士传》校注,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种,方便了学者和读者研究与阅读。读过《高僧传》、《宋高僧传》、《比丘尼传》等僧尼传记,再读《居士传》,有益于对中国古代佛教人物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居士传》卷十九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卷二十六的苏轼、黄庭坚、晁补之,都是游心于佛海的文学家。虽然他们皆别有所长,不独以佛教立命传名,但因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力极大,在《居士传》中自然也是引人注目的亮点。本来,“居士”一词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之人的泛称,亦指古代有德才而不仕或未仕的隐士,同时,它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倘若依此理解,唐、宋的王维、苏轼等,更都是名副其实的居士。

  《居士传》作为佛教典籍,是从狭义的佛教居士的视角记述文人学士事迹的,但也将居士性格与居士生活写得丰富而生动。如写唐代王维,“在京师从荐福寺道光禅师游,日饭数十名僧。斋中无所有,唯药铛、茶臼、经案、绳床而已。居常不茹荤血,不衣文彩。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业。时与友人裴迪往来山庄。弹琴啸咏,乐之忘归”。后人称王维为诗佛,不仅是指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先生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是少有的文艺全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渗禅意,流动空灵,是他对佛教思想精髓的吸纳与升华,而他的优秀作品反过来又为佛教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完美的文艺载体。“弹琴啸咏,乐之忘归”的王维,是居士,又岂止是居士!

  苏轼的文艺成就,在最重文化的宋代,乃至在整个中国古代,都是登峰造极的。他那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和才情高逸的艺术人格,常为人们所称道。《居士传》写苏轼:“徙知湖州,御史劾其以诗讪谤,逮赴台狱,祸且不测。神宗密遣人觇之,子瞻(苏轼字)方酣睡,鼻息声达户外。神宗曰:‘朕知苏轼胸中固无事也。’遂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子瞻自出狱后,持不杀戒。过岐亭,访故人陈季常,与之诗曰:‘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一年成一梦,百岁真过客。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及至黄,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得城南精舍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克己悔过。久之,身心皆空,觅罪垢相,了不可得。”对此,清人汪大绅评价道:“东坡生平,如一屋散钱,从何处收拾?此传写来,一一上串,极有心眼,极有精神。”又说:“东坡游戏人间,比山谷(黄庭坚号)会热闹些。其于禅也俱涉理路。东坡较阔绰些。”苏轼确实如此,他既坚持儒家入世的价值理性,又吸收改造道、释两家的生存智慧和修养工夫,追求内在超越的思想发展。

  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多有苏轼这样杂糅儒、释、道的复杂的心路历程。正如《居士传》中所述自幼信佛、求其道积三十余年的柳宗元的感悟:“浮屠之教(指佛教),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对于更多的文人学士来说,只要在现实生活中除去凡心,保持自己心中的一块净土,顺应自己的本心而达逍遥放旷的自得之境,也就算是习佛有成了。《居士传》的作者彭绍升,其本身就是一位居士,曾被召做七品官,他辞而不就,作偈曰:“绿草庭前,好风林下,乐我太平,无冬无夏。”佛家虚无出世的思想,如果转化为文人学士的旷达文心,成为生命精神自由流动的审美创造,那自然是文学之幸、文艺之幸、文化之幸了。

http://work5.enorth.com.cn:1210/pub/main/main.jsp?channel_id=10000000

 

 

  

 

编辑:新闻中心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 2025 年国际前沿小...
南开大学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庞代文...
南开大学“地球科学”学科新...
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一行来校...
南开团队获“创客中国”机器...
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孔子学院承...
中译本《日本哲学资料集》出版
南开大学举办《中国特色社会...
范曾先生著作韩文版在韩国出版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