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荆克迪)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教材更好融入课程体系,搭建教师教学与研究交流平台,深入发挥教材育人功能,8月1日至4日,南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中国经济学系列首批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讨班。来自全国高校、社科院和党校等单位的近200名学员齐聚津门,研讨教材使用和课程建设。本次研讨班由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
8月1日上午,研讨班举行开幕式和首讲。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教材主编逄锦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盛斌,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丽娜,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材副主编刘凤义,教材副主编、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编书组成员和教材责任编辑等出席。开幕式由刘凤义主持。
盛斌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逄锦聚教授领衔的政治经济学团队持续深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教学与科研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教材的出版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也展现了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科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影响和领先地位。学校和经济学院将持续发挥经济学科优势,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高水平原创性教材建设方面作出南开人新的更大贡献。
张丽娜在致辞中表示,教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和首批“中国系列”经济学教材,是深入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原创性成果,是作为全面推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首批标志性成果,是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体系建设的先导性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将进一步推进教学服务,与编写组共同制作配套课件、大纲和教案,加强教材使用跟踪监测,提升教材使用效果,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教材研究阐释工作。
逄锦聚以《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题作培训首讲。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修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的知识体系。他以7个部分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践来源和理论来源、主要范畴和理论、逻辑起点和主线结构,强调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必修课;二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三要以发展和开放的态度学习,在坚持和继承中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坚持;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实践应用上下功夫。
开幕式上,何自力介绍了研讨班的整体思路和安排,指出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教学研讨班,一方面旨在推动该教材更深度融入高校课程体系,搭建教师教学研究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教材教书育人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高层次经济学人才;另一方面借此契机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教学研讨,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马工程教材建设。
研讨班授课以系统解读教材为核心,由教材编写组成员主讲,内容涵盖篇章布局、教学目标与要求、章节重点难点等。编书组成员刘凤义、何自力、周云波、杜传忠、张兵、乔晓楠、张海鹏、郭金兴、荆克迪等分别深入解读和剖析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治理、新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开放发展和全球治理等核心内容。
研讨班除教师授课外,还组织学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教材学习心得与体会”“教学实践与教材推广”三大主题分组开展深入交流。四组学员踊跃发言,一致高度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质量和此次研讨班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围绕相关议题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使用好教材的建议。
为推动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案例,同时传承南开大学“知中国 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研讨班特别安排了实践考察活动,组织学员前往天开高教科创园新质生产力企业开展实地调研。
据悉,多年来,逄锦聚教授领衔的政治经济学团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南开经济学人优良传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建设,编写多部重点教材,推动相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推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