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博晨 张爱悦 杨毓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11日,南开大学“向海图强”赴海南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与永兴学校共同围绕“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及科学课程建设”开展交流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焦思政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及特色资源开发,为推进跨学段协同育人凝聚共识,琼台师范学院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
会议伊始,永兴学校业务部负责人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该校以“红绿蓝三色教育”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守护祖宗海的接班人”。而后,实践队带队老师朱博晨及队员们与小学部负责人吴忠明、思政教师梁晴、语文老师李芳敏就思政教育与当地特色资源整合、跨学科思政融合、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朱博晨介绍了团队基本情况。实践团队长期深耕科学教育与思政融合领域,其背后根植于南开大学深厚的爱国教育传统与思政教育积淀。针对永兴学校老师们面临的思政教育挑战,朱博晨分享了学校在思政与科学教育融合中的实践经验。团队将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大社工方法与科研资源相结合的思考,同时介绍了现有工作基础和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鼓励学生在动手实操中感受科学魅力,同时领悟“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精神内核。朱博晨表示,南开大学始终秉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传统,希望将在地的特色资源与高校的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结合,让思政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实践队从习近平总书记“溶盐入水”这一重要思想出发进行讨论分享,认为当前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应积极贯彻学习这一重要思想,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如盐在水,化于无形、融于细微,做到润物细无声,占领思想高地。针对低龄学生教育,实践队建议从“观察式学习”切入,如观察北斗七星、潮汐变化、海洋生物等,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暑期实践队成员还分享了学科思政融合的创新思路:语文课可聚焦“三沙故事”培养家国情怀,数学课通过“解题毅力”渗透奋斗精神,思政课也可以以红色歌曲传递信仰力量。“我们期待把三沙的红色资源、蓝色海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教材。”实践队成员表示,此次交流为学校打开了思路,期待与高校共同打造具有三沙特色的育人品牌。
据悉,本次实践队由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社会学院联合组队,未来计划通过校地联动、资源互通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开展永兴学校暑期兴趣班特色课程的公益支教工作,探索服务当地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的建设,育人育己,让“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种子与融入大我的选择深植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