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添锦)为搭建起津藏两地青少年科学交流的桥梁,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第二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与拉萨市达孜区中心小学开展“山海科普信箱”主题活动。
生科学子收到了近百封来自雪域高原的信件,藏地学生用淳朴的文字勾勒出对科学的无限好奇,在字里行间种下对未来的憧憬,让这场科普活动延伸为跨越地域的心灵对话。从“藏羚羊为何能在高原疾驰”到“青稞种子的生长秘密”,从“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到“想让天津哥哥姐姐教我们用显微镜”。这些兼具地域特色与科学兴趣的问题,被孩子们用稚嫩笔触记录下来,部分信件还附上简笔画,既藏着对高原家乡的探索欲,也涌动着对山外世界的向往。
生科学子分组整理发现,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高原生态、生物进化等领域,“为什么星星在高原更亮”“冬虫夏草真的是虫子变的吗”等提问,凸显地域特色与科学兴趣的结合。生科院组建“科普回信小组”,以“一对一信件回复+云端科学课”模式互动,让“信件+实物+云端互动”形成“提问-解答-实践”的闭环学习。
“这些信件像一面镜子,照见了高原孩子对科学的渴望,也让我们意识到科普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传递。”支教团成员邵源植感慨道。
此次活动不仅架起了津藏两地青少年的沟通桥梁,更将高校的科普资源精准对接边疆教育需求。未来,生科院将继续以“书信为媒、科技为桥”,让科学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