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泰顺站建设纪要
引言: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苏北村以“凤凰花里·美丽畲村”为战略定位,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与人文底蕴,逐步形成了一条兼顾生态保护、社会稳定、产业发展和百姓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苏北村计划依托独具特色的梯田、峡谷等自然景观,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畲乡风貌,并通过农业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带动村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8月,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在苏北村挂牌。一年以来,工作站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方向,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乡村书院的筹备与建设,以及畲族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推广,稳步推进苏北村的农文旅融合式发展。
一、背景情况
泰顺县罗阳镇苏北畲族村地处罗阳镇碑排社区入口,距离县城约10公里。全村共有177户58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5人,占总人口的43%,党员34名,村民代表29名,下辖北山、粗山两个自然村。苏北畲族村四面环山,拥有梯田、山岭、峡谷等地形地貌,秀丽宜人的自然山水与独具特色的畲乡建筑构建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
近年来,南开大学哲学院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与苏北畲族村深度合作,坚持用好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提升村庄农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助力产业发展、推进书院建设、探索民族文化发掘,努力打造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亮点
近年来,苏北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与农业资源,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优质杨梅和猕猴桃,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改良技术,大幅提高了产量与品质,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然而,村庄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仍面临知名度不足的问题。为此,南开大学哲学院乡村工作站致力于推进猕猴桃产业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
2024年,师生实践队来到村庄所在的碑排社区研讨探索特色猕猴桃产业与农文旅发展有机融合的路径,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之后,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发现,碑排社区的猕猴桃产业园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青年的吸引力不足、猕猴桃衍生产品有待增加、宣传力度不足等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实践队以助力打造猕猴桃品牌为方向,进行活动策划、宣传片拍摄和文案撰写,深入挖掘其文化故事。同时,实践队同学们运用人工智能美学课程所学技能,协助设计衍生产品和场地装饰,如猕猴桃卡通玩偶、小夜灯
(二)筹备乡村书院建设
苏北村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为了更好地服务泰顺县当地青少年的学习需求,工作站与泰顺县宣传部、社科联等单位合作,在苏北村和临近村庄建设乡村书院,定期举办针对性的课程和讲座。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在学习与写作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实用的指导和支持。
2023年暑期,工作站邀请哲学院知名教授、教师和学生团队在泰顺县图书馆举办三场讲座,在育才中学举办一场讲座,引发了反响热烈,为未来乡村书院课程体系的打造奠定了基础。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仍需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在苏北村和周边村庄,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并鼓励更多临近县市的学生参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发掘特色文化资源
苏北村拥有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但如何将其有效利用,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仍是一大挑战。近年来,苏北村从畲歌资源发掘和人才队伍建设入手,于2023年举办畲歌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哲学院工作站深入挖掘畲族传统文化与民俗,针对畲歌的文化传播渠道和手段不足的问题,尝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展示。实践团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作了配合畲歌的动画视频等。未来工作站还将尝试利用数字媒体,拓展畲歌文化的传播渠道。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工作站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希望提升村庄的整体文化影响力。
三、取得成效
南开大学哲学院在温州泰顺县苏北村挂牌建立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通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促进猕猴桃产业农文旅融合、乡村书院建设和文化资源发掘等方面,助力苏北村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提升。
首先,在农文旅融合方面,苏北村已成功发展了优质杨梅和猕猴桃种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随着村庄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初步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基础。通过与工作站协作,苏北村初步建立起猕猴桃产业的农业品牌形象。未来工作站还将继续优化苏北村的旅游服务,提高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乡村书院筹备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与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和泰顺县图书馆合作,我们开设了针对泰顺县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讲座,激发了听众的学习兴趣。参与讲座的居民反馈积极,表示受益匪浅。这些活动为我们日后建设乡村书院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沟通渠道,也为未来的课程体系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在畲族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上,苏北村通过一些文化活动的策划与举办,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传统畲族民俗节庆的创意展示,以及利用数字媒体平台进行文化传播,使得苏北村的特色民族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总体而言,苏北村工作站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创新举措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效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经验启示
(一)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
苏北村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我们选取了猕猴桃这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积极参与到猕猴桃文化节的筹备工作之中,并制作一些周边的文创设计。这些都是为了农文旅融合的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产品、产业的支撑。
(二)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开展书院建设
人文学科知识可以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可以引导当地居民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且自觉参与到知识的再生产之中。通过建设好乡村书院这一载体,能够增强村庄在文化上的吸引力,也能争取外部资源和支持,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知识转化
工作站建设可以推进高校与地方产业合作,发挥学术资源优势,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作站成为地方产业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年轻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
撰稿人:赵文,南开大学温州泰顺县苏北村工作站 校内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