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丹寨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建立,南开大学商学院与丹寨县探索构建了“南开课堂+丹寨实践”的校地联动人才培育新模式,通过津黔两地开展的乡村振兴一线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和南开大学师生交流实践等系列活动,为近百名基层干部与南开师生提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践平台,协同推进“立德树人”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随着南开大学商学院与贵州省丹寨县共建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成立,双方着眼构建校地联动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新模式,计划在南开大学开展乡村振兴一线干部(乡科级)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丹寨县面向南开师生共建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将南开智慧与丹寨实践相结合,在南开大学、丹寨县联动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协同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二、主要做法
2024年4月26日,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建立暨南开大学商学院与贵州省丹寨县共建座谈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会上,与会双方均强调吸引与培训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深化新时代的育人工作、加强产教研融合作达成共识。作为合作的具体举措,南开大学商学院分别与茅台集团生态农业公司和万达集团丹寨小镇茶叶公司签署了实习实践育人基地的合作协议,并进行了现场授牌仪式。双方还共同筹划一系列针对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的能力提升培训课程,旨在切实提升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方面的能力,同时为南开大学的师生提供宝贵的乡村振兴实践机会,促进实践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6月24日至29日,作为乡村工作站的重要工作内容与成果,丹寨县2024年乡村振兴一线干部(乡科级)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三期)在南开大学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EXED)中心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开幕。由丹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段安付同志带队,54名丹寨县乡科级基层干部学员参加培训,旨在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管理综合能力,为丹寨县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培训班课程特色鲜明,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员们在课堂上系统学习了前沿的理论知识,随后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深刻体悟到现实经验的宝贵价值。从南开大学商学院的教室出发,学员们的足迹遍布天开园、第六埠村、宝坻“两新”组织培训基地以及宁河研学路。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勤奋学习的脚印与辛勤付出的汗水,见证了他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成长的历程。
8月1日至5日,作为系列培训活动的延伸,南开大学商学院师生一行深入丹寨县展开深入的调研实践与实地指导。在龙泉镇人民政府,师生全面了解龙泉镇在政务数据治理及数字乡村振兴领域的发展现状,聆听基层干部对于中国式乡村振兴建设的前瞻构想与期望。在交流互动中,南开师生将培训班核心课程内容与实地调研的鲜活发现相结合,围绕龙泉镇乡村振兴治理经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有效应用以及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路径等方面,积极贡献南开智慧与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具体实用的基层治理建议,旨在为丹寨县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南开力量。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商学院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商学院师生来到龙泉镇电商直播助农工作站、丹寨5G智慧茶园和卡拉苗寨,实地了解丹寨县数字设施、传统民俗赋能直播电商、智慧农业、文旅融合等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绩。在5G智慧茶园,学习茶叶种植、教育研学、餐饮住宿全流程智慧化茶园的建设历程;在卡拉苗寨,感悟蜡染、鸟笼制作和银饰工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助农工作站,了解联合社发展模式和直播电商的助农发展思路。实地调研为南开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加深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理解。
三、取得成效
南开-丹寨共筑校地联动人才培育新模式,形成南开与工作站间的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机制,让相隔千里的南开教学课堂与丹寨实践学堂共同构筑起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坚实平台和“大思政课”的生动舞台,促进分处于教育科研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南开大学师生与丹寨基层干部两大群体的紧密合作,已让近百人的丹寨基层干部与南开师生获得“南开课堂+丹寨实践”的学习实践机会,校地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更激励更多南开学子投向广阔乡村天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南开,在基层干部培训系列活动中,学员们均认为这是一次深刻而富有成效的学习经历,课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极大提升了大家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实操能力;通过老师们的案例分享、实地考察及沉浸式体验,同学们不仅学到实用方法增强了业务知识与动手能力,也更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担当精神和实干作风。在丹寨,在广袤乡村开展的调研实践中,南开学子在欣赏万亩茶园、秀美苗寨的美丽景色之余,欣喜于丹寨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数字智慧农业建设等方面的成果,认真学习乡村振兴实践中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联合社组织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成果并形成“南开经验”与“南开方案”,实地感受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南开学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四、经验启示
助力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始终是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南开方案”是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之内涵体现;构建实施全过程育人链条,建立健全学生主动参与机制是南开“五育融通”教育之根本任务。在此框架下,南开大学与丹寨开展的协同育人模式尤为亮眼。该模式通过精心搭建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的桥梁,一方面为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定制化“理论+实践”培育课程,一方面为南开学生提供了深入乡村、亲身实践的宝贵机会,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感悟乡村、理解中国,更促进了“南开方案”的形成与推广,激发南开师生贡献“南开力量”,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践到南开方案提供三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依托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这一平台,南开与丹寨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探索不仅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高等教育与地方发展的紧密结合提供“南开经验”。
南开-丹寨校地联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模式,根植于南开大学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创立初心与愿景之中,积极响应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号召,始终将提供具有南开特色的“南开方案”与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为乡村工作站建设的根本任务。在具体实施层面,南开大学商学院与丹寨县领导在丹寨县乡村工作站成立暨座谈会上,就共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与深化新时代育人工作达成了共识。双方有序规划系列培训活动,在南开和丹寨两地分别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干部系列培训活动和南开学子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建设;通过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2024年项目发布会”等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共同推进南开-丹寨校地联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模式的深入实施。
总的来看,校地共筑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模式,立足于国家对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的积极推动,依托于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积极创立,开端于校地合作桥梁的坚实建设,推动于校地双方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和“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高度重视与共识,通过多方合力的促进,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合力,共同为乡村振兴事业培育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撰稿人:
樊振佳,南开大学贵州丹寨工作站 校内站长
周翠翠,南开大学贵州丹寨工作站 校内联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