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贵州省榕江县、雄安新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7-09 09:41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创新教学案例

    引言:石培华教授多次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乡村工作站,立足乡村文旅发展实际,开展深入调研和深入实践,探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推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河北雄安新区黄湾村完成的乡村文旅提质升级方案获河北省美学赋能乡村振兴创意设计最佳定制作品一等奖,贵州“村超”台江“村BA”发展模式和乡村文旅发展调研报告,撰写的两份资政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得到所在州主要领导回信肯定。学生团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异,多人获奖,成为依托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教育、科研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和生动案例。

  一、背景情况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开大学传扬“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科研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建立一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南开大学陈雨露校长指出,主动对接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需求是伟大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南开大学率先成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在全国各地多个乡村一线布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为南开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动员师生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伟业,搭建了重要实践平台。

  石培华教授带领团队先后于2023年11月至今,在雄安新区黄湾村、贵州“村超”发源地和贵州“村BA”发源地建立了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石培华教授带领团队已经开展5次社会实践和深度调研,依托乡村工作站为基地,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理论创新,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贵州“村超”“村BA”是中国乡村的“现象级赛事”,业界称之为“现象级”的文体“嘉年华”和“现象级传播事件”,也被称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彰显出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赋予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贵州“村超”活力四射,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雄安新区黄湾村曾是一个以塑料制品产业为主导的村庄。雄安新区设立后,黄湾村“两委”决定在原大雄山遗址西南侧恢复雄山的风貌,并建一座以雄山命名的公园。目前黄湾村已经建成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小院民宿、嘎子村等组成的红色文化主题街区,巾帼共享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雄山公园等,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典型。

  二、主要做法

  (一)将高校人才智力优势与乡村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用实际行动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和宗旨

  依托雄安新区黄湾村乡村工作站,搭建学生的才智与乡村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度对接的平台,发挥南开旅游学科和人才的智力优势,形成乡村文旅发展的“南开方案”。2024年7-8月期间,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河北省2024美学赋能乡村振兴创意设计提升大赛中,石培华教授牵头和指导,由博士生和本科生共同组成的师生团队,经过深度调研,对黄湾村乡村文旅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诊断,聚焦乡村文旅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场景和业态打造为手段,以乡村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编制并提交《黄湾红色文化街区和巾帼共享农场景观优化提升方案》,经过答辩、专家评审,团队为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雄安新区黄湾村设计的作品获得最佳定制作品(一等奖)。

  9月20日,河北省2024全省休闲农业推介暨乡村创意设计成果推广活动中,石培华教授设计团队参加并作为本次活动优秀获奖单位的唯一代表进行了发言。参会的领导和专家,对设计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表示希望南开大学持续支持河北文旅发展,发挥南开旅游人才优势,为河北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团队与黄湾村共同推进落地的项目获得优秀成果奖。黄湾村委也专门发函对设计团队表示感谢,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团队开展更多深入的合作。

  (二)师生团队深度参与乡村工作站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和提交资政建议等方式助力乡村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

  石培华教授带领团队于2024年5月下旬集中对贵州“村超”发展地榕江和“村BA”发源地贵州台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田野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对“村超”“村BA”出圈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归纳,进一步对贵州“村超”“村BA”火爆出圈所取得的成效与价值意义、底层逻辑、经验启示和困难挑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贵州“村超”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促进贵州“村超”“村BA”和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及贵州“村超”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议题。最终,完成贵州“村超”和贵州“村BA”发展模式与文旅发展调研报告,并将在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贵州“村超”模式研究》(10万字)。组织学生写本次调研的认知和思考通过给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州领导写了建议,黔东南州长对团队的来信进行了回复并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充分肯定,贵州省有效领导和部门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撰写两份资政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用。

  (三)指导学生以社会实践项目为载体,深度参与乡村文旅发展,实践成果丰硕

  指导学生开展暑期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活动,《课堂融合促进教学创新,行思结合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数字时代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新路径——以贵州“村超”“村BA”为例》两支师生同行实践队分别前往雄安新区黄湾村和贵州省榕江县台江县开展社会实践,两支实践队均获得学院优秀实践团队,其中一名负责同学被推荐为校级优秀个人标兵,一名同学被推荐为校级优秀个人。此外,还组织十个留学生暑期到榕江“村超”乡村工作站社会实践。团队完成研究撰写并提交“以‘村’为名,‘超’级快乐,榕江乡村振兴模式创新”和“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的典型案例。

  (四)依托乡村工作站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和教学模式创新

  在雄安新区,石培华教授作为引路人带领学生参观雄安新区规划馆,调研雄县文旅发展状况,推动乡村工作站建设,接受红色教育、绿色教育的洗礼,通过将第一堂课雄安新区规划馆的启迪、第二堂课宋辽边关地道的历史回响、第三堂课黄湾村的乡村振兴实践、第四堂课红色教育的洗礼、第五堂课学习千年大计智慧、第六堂课感受生态文明的教育、第七课堂感受津雄同城化脉动、第八堂课践行公能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同学们提供不同角度、不同的经验分享;授课教材新,教材变成活生生的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教材感知,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全感知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完全融合的同时,课堂教学和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完美融合,以未来之城作为载体来讲解课程,用课程来推动服务国家大计,践行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了调研团队作为青年学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此外,还与榕江县人民政府共同建立南开师生服务榕江发展的人才计划。建议双方建立更加稳定的“青春人才”服务计划,聘请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校内站长石培华教授为榕江县的产业发展顾问,由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任村主任助理或名誉村长、博士村长等,凝聚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外合力,为共同推动建设项目的有效落地提供人力保障。

  (五)乡村工作站建设受到社会各界媒体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

  雄安新区黄湾村、贵州榕江和贵州台江等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建设,受到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报道,被网易新闻、今日头条、新浪网、搜狐网等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权威平台转发。津云、津滨网、津城事、微天津等天津网络平台对揭牌、授牌仪式进行了广泛传播,超过百万阅读量,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这些工作站的建立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高校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营,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石培华教授团队展现了其在服务国家文旅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责任担当。

  (六)开展深入系统调研,为服务乡村文旅发展和开展学术研究积累丰富的一手资料

  石培华教授带领团队对榕江和台江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度调研,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一是对榕江县委县政府、文体旅、新媒体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游客、球员、啦啦队等20余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二是通过现场走访,对榕江的三宝侗寨、摆贝村,以及榕江县融媒体中心、“村超”球场周边的服务和业态进行走访调研。三是对榕江“村超”的游客开展问卷调查,现场发放问卷120余份。四是对权威媒体公开的互联网资料,以及对榕江台江等地主要领导的专访等资料进行梳理整理,建立贵州“村超”“村BA”及地方文旅发展的资料库,为进一步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积累资料,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经验启示

  贵州“村超”的火爆出圈入选了2023年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2023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2023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一系列典型案例和荣誉,为其他地方文旅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板和实践案例。“村超”和“村BA”均已走过了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年,取得了诸多骄人成绩。总结来说,“村超”“村BA”的经验做法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一个灵魂、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即“以人民为中心为主线、以创新为灵魂,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能的科技、有效的时机”。

  (一)以人民为中心为主线。“村超”“村BA”深植群众,全民参与成为核心,彰显群众基础与品牌生命力。赛事由榕江县足协与三宝侗学会主办,决策与执行皆出自村民之手。赛事的组织运行高度自主,足协与文化协会紧密协作,与政府、村寨及球队无缝对接,确保赛事贴近民心。“村超”融合民族文化、非遗与美食,经过六次迭代,最终在数字新媒体助力下脱颖而出。全民共建“村超”有三阶段,经历了“村超”贡献者,“村超”守护者,“村超”经济效益,旨在打造全球知名的足球与文化之城,实现品牌价值与社会和谐的双重提升。

  (二)以创新为灵魂。“村超”历经五次破圈尝试,终成就辉煌。其成功秘诀在于精妙的赛道设计,瞄准人才与数字经济新农人领域,汲取国际赛事精华。创新构建跨界“IP”,融汇民族文化与地方特色,打造体育、文化、经济多赢格局。为持续发展,榕江实施“三步走”战略,首倡县内赛事积累流量,举办全国美食邀请赛,铸就世界级品牌。从快乐足球延伸至经济生态,形成创新循环,确保“村超”持久活力与广泛价值。

  (三)有为的政府。“村超”“村BA”映照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市场活力。榕江政府多维度助力“村超”崛起:精准定位,借力新媒体,创新赛事模式;激发民力,全民共议“我为‘村超’干点啥”;周密保障,投入巨资,确保赛事安全;新媒体赋能,拓宽传播渠道;市场监管,营造诚信环境;优化营商,吸引投资,拓展产业链条。政府管理遵循市场与社会发展规律,轻干预,重服务,引领“村超”从地方走向世界。党政领导勇于担当,确保“村超”持续繁荣,成为乡村振兴典范。

  (四)有效的市场。“村超”“村BA”彰显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激活企业活力,打造品牌效应。坚守“村超”乡土特色,规范品牌使用,保护知识产权,防止过度商业化。实施商标战略,注册“村超”系列标识,培育“村超青酒”等特色品牌。利用赛事流量,促进夜间经济,创造3000余新岗位,提升接待能力。市场化运作,转化网络热度为经济增量,成立品牌管理公司,推出“‘村超’可乐”等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逾2.8亿,文创商品种类繁多,有效市场促进持续繁荣。

  (五)有能的科技。榕江县和台江县巧驭数字经济,新媒体成“村超”宣传利器。重金布局5G与光纤,构建“互联网+”生态,传统产业焕新生。2021年起,县委、县政府领航新媒体战略,培养1.2万新农人,2200账号矩阵,正能量传播榕江故事。全民参与,有奖征集引爆创意,挖掘足球文化。正向引导舆论,及时辟谣,发布实用指南,确保信息透明。主流媒体联动,全球发声,“村超”魅力跃然屏上,成就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双赢。

  (六)有效的时机。疫后健康生活蔚然成风,“村超”“村BA”应运而生,契合大众健康追求。榕江前瞻布局,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培训万余新媒体村寨代言人。“村超”以乡村体育赛事为媒,开启世界窗口,展现榕江新貌。赛事由民做主,自发组织,保持乡土本色,政府隐于幕后,确保赛事纯净。高铁站至球场,志愿服务无缝对接,免费供水等细节,彰显人情味。“村超”构建共享价值体系,居民、商家与游客同频共振,共创快乐与价值,形成紧密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展示乡村振兴新路径。

  执笔人:

    石培华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站长

    侯晓飞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屹君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高雨桐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第十八期“青马工程...
南开教授获2025年度Kingenta...
前沿交叉主题论坛“人工智能...
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
2025年暑期“云课堂”正式开幕
校领导赴廊坊市推动中国式现...
南开大学材料学科发展研讨会...
南开国际先进研究院(深圳福...
天津外国语大学来校访问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