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良师益友”奖:刘艳格
来源: 发稿时间:2021-09-06 16:40

耕学海以育新苗,穷日月以寻真理

——记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刘艳格教授

  提名词

  继往情,十年如一日,通往真理的道路,让失败铺垫;

  开新篇,数年似初见,交汇师生的乐章,用真心奏演。

  人物简介

  刘艳格,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和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近年来主要在微结构光纤及其应用、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取得学术成绩。主持国家 973及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秀青年基金及面上项目等8项,省部级等项目7项。已发表SCI论文170余篇,累计他引三千余次。科研成果获省部一、二等奖励4次,个人获中国产学研创新奖(个人 )、天津青年科技奖等。现为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天津市光学学会理事等,曾担任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第一届理事、副主席。

  人物风采

  方塘半亩连云开,芸窗清渠水自来。茫茫书海、漫漫人生,刘艳格老师像是我们的灯塔,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航向远方。

半亩方塘,引玉抛砖忘甘甜

  “对的对的,就应该是这样啊!”每次组会,刘艳格老师的学生几乎都会听到这句话。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一周一次的组会汇报,大家都会陈述上周的工作进度以及接下来的打算。同学展示的PPT有时会比较长,但每次展示结束时,刘老师总是能够清楚地记得内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不过,她更多的是引导:“我觉得你现在的实验是不是还不能说明是这方面的原因啊”,“你下去再想想,我们再讨论一下吧”,她的学生明白了,刘老师会说“对的对的,就应该是这样啊”。

  刘老师平时很忙,但在发现问题时,她总是能够不厌其烦地指出学生在科研工作上的一些不适合的地方。拿PPT来说,由于组会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学生一起开会,刘老师要求PPT尽量说明白做了什么,并要求标页码,一个图的横坐标纵坐标的意义要标出来,尽量让别的方向的同学也能看明白做的是什么,这样大家才能相互讨论、发现问题,进而体现出组会的意义。组会时,刘老师会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思考这项研究能否解决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和同类技术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科研工作中,随着研究的深入,从事相关研究的人越来越少,可借鉴参考的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大家往往是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全新的研究。在组会中,有时会出现较激烈的讨论,学生们也经常不知道自己在理论仿真或者实验中出现问题和新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常是将自己认为的可能都抛出来,一起讨论。有时,同学们表达的内容很多,刘老师总能从中挑出最关键的因素,并询问学生是否做过这个方面的验证、是否排除过这个因素的影响。在下次组会时,刘老师还能追问同学们上次遇到的问题是否解决。文献调研中,刘老师也希望学生不仅了解研究前沿、紧跟研究前沿,还要思考是否有借鉴意义、是否有可以完善或者进一步开展深入探究的可能。刘老师也希望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朝教夕伴,亦师亦友用真情

  刘艳格老师在科研领域的造诣很深,却没有一点架子。当科研工作到了关键时期,刘老师总是会和学生一起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学生们一起做实验,一起测量、分析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探讨这个方法可不可行、可不可信,理论或者实验遇到困难时,刘老师会和学生们一样表现出紧迫感。在科研的过程中,刘老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项目进行到关键时期,她虽然着急,但依然会和学生商量,询问大家是否愿意或者能够加加班、再努努力,而大家也都愿意多做些时间。

  生活中,作为一个过来人,刘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们也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讲给刘老师。科研间隙,刘老师一直关心着学生的生活,组会时,如果看着谁气色不好他就会习惯性问问。一次,一位高年级研究生长时间做科研,压力大,精神、身体状态都不好,刘老师让他一定要运动、休息。她会和学生一起聚会,聊生活、聊科研路,分享毕业的快乐和未来的规划。比起老师,她更像是一直伴我们左右的朋友,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慎微谨小,追真求理显初心

  在学生眼里,刘老师有一些“学术洁癖”。新生第一次做大组会汇报时,刘老师强调,一定要有科研诚信。平时的组会中,大家都会汇报自己的工作。刘老师不仅会看实验结果,还会追问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可信。有时,在讲自己的工作时,学生用了不准确的语言,刘老师会单挑出这句话,问这样说的原因,是否有实验数据支持,还是只是直觉,如果没有别人做过,是不是一个可能的创新点。除了指出学生不对的地方,刘老师还擅长帮学生捕捉没有注意到的可能的创新点。PPT展示中给出的图,虽然已经基本能解释某个问题了,但是刘老师还是觉得数据量不够,要求同学们采集些图里的曲线的某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做科研,刘老师要求实事求是,没有达到要求就要分析是为什么,是实验过程没有控制好,还是理论仿真的指导数据不对,下一步应该怎么优化。没有达到相应的指标的时候,刘老师要求分析为什么没有达到要求,是否有人做出过更好的结果,以及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刘老师从不畏惧失败。2018年,刘艳格老师在做一项全新的研究,将光纤应用到生物传感技术中,用于水环境监测和医疗病理分析。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两年,每一天,刘艳格老师都带着团队做实验,一次次的失败让很多学生打了退堂鼓。学生张晓慧回忆道:“在显微镜下操作,可能一有不慎整个实验就失败,一直没有成果出来,饭都不想吃了,但是老师还是鼓励我们继续做下去,我们才能有这种信念,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定海神针’一样。”

  刘艳格老师常常说:“失败很正常。”习惯了失败的刘艳格老师,选择一次次重新出发,这种精神来源于她的老师董孝义的言传身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光电子专家董孝义教授创立了南开大学光电子学课题组,当时我国这项研究刚刚起步,能查到的资料文献少之又少,为了尽快提高光纤技术研发水平,让这项研究后继有人,董孝义教授教导学生们不急不躁坚持下去。刘艳格老师说:“(董孝义教授)说你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塌下心来去做,但是你肯定要做十年甚至是十五年的时间,这句话我觉得印象非常深刻。”牢记着老师的话,二十年来刘艳格老师始终投身在光纤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5项课题的研究。在教学中,她也传承者董孝义等老前辈的教学理念,宽容失败,鼓励学生试错。学生于杰说:“我们刚进来的时候,不太敢去做一些实验,怕浪费那些材料,到那时刘老师就鼓励我们,大胆地去做,勇于去尝试,去创新,不要害怕失败。”刘艳格老师一直告诉同学们:“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应用,实打实地做出一些成果出来,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刘艳格老师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言传身教的育人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科研人的底线,一步一个脚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执笔人: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20级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陈亮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陈雨露参加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
南开大学代表参加世界中文大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
南开学者参加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
南开大学第三十一次学生代表...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
校领导率队赴重庆开展招生宣传
南开团队首次实现铜催化非活...
在津高校离退休工作调研座谈...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