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良师益友”奖:孙景宇
来源: 发稿时间:2021-09-06 16:16

智圆行方守初心,立德树人见真章

——记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孙景宇老师

  提名词

  智圆行方守初心,治学治教孜孜不倦,立德树人经邦济世传承经院之品格

  求学任教廿五载,公能精神身体力行,包容开放锐意进取做新时代南开人

  人物简介

  孙景宇,1977年生,2000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任教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4-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学系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已出版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2部、教材2部,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0余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从事教学工作十五年来,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型经济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累计选课超1500人次,教学风格生动有趣,得到同学广泛好评。

  人物风采

  学生们对孙老师的第一印象总是风趣幽默。上课时,孙老师妙语连珠,用诙谐的方式将现实与经济学理论相联系,加深同学们的理解。从事教学事业十五年来,孙老师长期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型经济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累计选课超1500人次。同学们普遍评价其课程体系完整,脉络清晰,每节课的内容紧凑充实。在老师风趣授课风格的加持下,课程内容像一颗颗珠子被逻辑之线串起,一学期收获满满。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良好的授课效果使得同学们愿意与孙老师交流,跟随孙老师就相关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在接受孙老师指导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老师课堂中的严密逻辑依赖于多年来的学术积淀。孙老师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2部、教材2部,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0余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跟随孙老师做科研的过程中,老师时常强调“踏实、专注、坚持”。他曾说过,做科研需要你坚持思考,不是说只有坐在电脑前的那段时间在思考,而是说研究内容时时刻刻都在你的大脑里,你需要不停地琢磨这件事,思考的过程不间断。孙老师曾与自己指导的学生分享,“我上学写博士论文那会,晚上睡觉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好的思路或者表述,马上就从床上蹦起来记录好。要有这种不间断地思考,持续性地打磨,才能有好的结果。”

  对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孙老师总是希望他们“塌下心来”专注于写论文这件事。孙老师曾说,随着年龄渐长,人生从“做加法”慢慢开始变成“做减法”。“如果选择了科研,你势必就要放弃一些东西,不仅是放弃了很多和朋友玩乐的时间,还包括很多其它的人生道路,比如去业界锻炼等等,这些都是你选择科研的机会成本,所以如果你脑袋里想的总是今天去吃火锅明天去看电影,或者总是忙着为人生的其它道路做准备,那科研一定是做不好的。”除了踏实,孙老师还十分强调“坚持”,做科研需要的是“专”,需要抓住一个研究点深入思考,“倘若你的研究课题总是变来变去,每个领域都是浅尝辄止,鱼和熊掌都得不到。”

推心置腹,亦师亦友

  除了对待学术科研严肃认真的一面,孙老师还有着待人热情平易、耐心亲和的一面。作为导师,孙老师不仅在学术科研方面耐心地给予学生务实的指导,对于同学在思想与人生规划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孙老师也会耐心地倾听并给出中肯的建议。

  孙老师指导的一位研究生回忆,自己本科保研时正好挂在线上,因而十分焦虑,担心自己万一保研失利只剩不到半年时间准备考研。大三时,有一天在汇报完最近论文写作的进度后,和孙老师提到了近日的焦虑情况,说完便有些后悔,觉得孙老师工作很忙,自己琐碎纷乱的情绪想必会打扰到老师。没想到,孙老师耐心地听完了自己的烦恼,还分享了自己当年读书时的经历,现身说法,“自己把握不了的事情焦虑也无用,埋头做好自己能把握的工作,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那么不论以后遇到怎样的不确定性,都能度过难关。”这位学生最终保研成功,回忆道:“孙老师的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还是时不时会焦虑,但逐渐可以从一个更冷静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所处的情况。现在回过头想想那段时光,觉得老师的话真的没错,低头做事,锤炼自我,全力以赴,‘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一定会为之作证’。”这位同学在研究生阶段也继续师从孙老师。后来,这位同学告诉笔者:“研究生导师选择孙老师,不仅因为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还因为老师待学生十分真诚。老师分享的经历和人格魅力让我觉得,继续跟着孙老师读研,做一个‘从一而终’的人,是一件很棒的事。保研前跟着孙老师写论文的经历,不仅仅是学术规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于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意志的锻炼,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也帮助我形成了更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幸而那时,孙老师像师长又像朋友一般地鼓励和开导,我可以走到今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孙老师质朴踏实而又真诚热情的性格离不开25年南开岁月的润养。1996年,孙老师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学期间曾获评“南开十杰”荣誉称号,2006年留校任教至今。

  虽然孙老师很年轻,但在与孙老师的接触过程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南开大学百年岁月积淀下“务实,谦逊,严谨”的风骨与品格。

  孙老师治学严谨,一位曾和孙老师合作写论文的同学告诉笔者:“论文里有数理化的理论模型,建模过程中,对于我提出的关于前提假定和参数设定的想法,孙老师都会认真考虑并给予回复。建模推导过程非常复杂,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论文完稿前,孙老师还亲自上手推导了模型并核对了计量结果,确定没有疏漏后才定稿。说实话,孙老师的严谨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孙老师始终秉持着经济学院“知中国,服务中国”的良好传统。经济学院建院后一直采用“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的模式。以何廉、方显廷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前辈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主张“教学与研究相辅而行”,率先倡导开展中国社会经济研究,带领并组织开展针对中国物价的统计研究,编制并公开发表各类物价和生活指数,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25载经院时光,“经邦济世,智圆行方”的院训已经深深融于血脉。

  正如经济学院一直以来坚持的“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原则,孙老师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中国化”“务实化”。2013年以来,经济学系每年暑期都组织大二本科生开展社会实践,赴全国各省份深入实地进行调研,每年孙老师都担任着团队指导老师。2016-2019年,孙老师连续4年带领学生赴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针对营商环境优化开展调研,每年面向市场内商户发放1000余份调研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847份,形成市场治理机制微观数据库。对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行调研的过程,也是同学们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和现状的过程。调研结束后,孙老师告诉同学们,“每年经济学系的调研只要能让一个同学对中国经济现实有一点新认识,对经济学有一点新思考,那这一趟就不白来。”

包容开放,锐意进取,做新时代南开人

  虽然孙老师经常强调科研的专注,但对于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孙老师总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孙老师指导的一位研究生告诉笔者,自己本来打算读博,但在读研过程中渐渐倾向于毕业后工作。和孙老师沟通时,本以为老师可能会批评自己“半途而废”,但没想到在了解了自己的初衷后,孙老师表示了尊重和支持,这让这位同学卸下了心理负担,继续在新的人生方向上大步迈进。

  当前的学科评价体系更加重视考察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经济学院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关注力度。作为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学系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孙老师支持学生参与“双创”。多年来,孙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屡次荣获“‘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等奖”“南开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等奖”等奖项。打比赛的过程中,也曾有同学迷茫和困惑,但听完孙老师的一番话后终于拨云见日——“打比赛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对于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临场反应都是很好的锻炼。认真做好一件事,收获一定会很多。”

  数年来,孙老师指导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经院学子,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将经济学院“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贯彻始终,用自己的行动服务着、报效着祖国。他们组成了新时代中国建设的一股股力量,推动着中国经济走向更好的未来。作为老师,孙老师曾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看到学生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从浅浮到深入,一步步成才、成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南开学子、经院力量汇入中国经济建设的洪流中,作为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建设者、教育者,孙老师将一如既往地抱持着最大的热情宽和、朴实严谨,继续做“经邦济世,智圆行方”的育才人。

执笔人:经济学院2020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张皓月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