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良师益友”奖:张玲
来源: 发稿时间:2021-09-06 16:16

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记法学院张玲教授

  提名词

  学术上,造诣深厚、默默深耕;

  教学中,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生活里,亦师亦友、指点迷津。

  人物简介

  张玲,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共天津市委法律智库专家、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副会长等等。荣获天津市优秀青年法学家、第十六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四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南开大学“良师益友”(首届、第四届提名奖、第八届)、南开大学第二届“魅力课堂”、南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等。承担或参与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专利法理论与实务研究》《日本专利法的历史考察及制度分析》等,其中后者是国内第一部对日本专利法的历史演进和制度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著作。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等CSSCI来源期刊以及日本、韩国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86年至今在南开大学任教,致力于转变学生记忆棒式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法律“听、说、读、写”的职业技能。指导学生论文获得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优秀论文(15篇)、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篇)、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南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等荣誉。

  人物风采

  学术上,她知识过硬、造诣深厚,默默为法律事业而深耕;教学中,她严谨治学、循循善诱,帮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生活里,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品行上为学生做表率……她就是法学院教授张玲老师。

家国情怀 立志成才

  张老师是有大情怀的人,高瞻远瞩、不拘一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小我融于大我”是与老师接触过程中经常听到的话,令人感悟良多。每次讲课或讲座,老师都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家国情怀,要投身于祖国的法制建设,要在大我的背景下实现小我的价值。尤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萌芽。我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要更多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记得第一次见张玲老师时,老师强调做人要靠谱,做事要到位;学习工作中都要秉持家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用自己所学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校期间就要着重锻炼相应的能力。我们学生不仅要知道为何而学,还要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张老师的“12345”是学生们铭记于心的“法理”:1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到心之所向,坚定理想信念;2是做人做事讲究三原则,要老实做人、勤奋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诚信做人、专注做事;3是要做一个追求正义,捍卫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法律人,要做有梦想、有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人;4是要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法律人的必备技能;5是要具备五种能力:观察力、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张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甘于平庸,更不能给社会增加负担。

转变思维提升能力

  作为一名本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这一学期在张老师的知识产权法课堂上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思维方式的转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锻炼了“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张老师鼓励同学们课上积极发言,多表达、多交流、多博弈,抓住机会提升自身能力。他常说,一个合格的法律人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和职业技能,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中林林总总的问题,捍卫公平正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只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在假期懈怠时,张玲老师会积极督促,打电话询问学生的学习计划,非常尽责和用心。尤记得寒假时,老师在师生群里建议大家对假期的学习情况做总结,并鼓励大家主动交流。在和我的交流过程中,张老师敏锐地指出我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是应试教育下的惯性思维,在不久的将来,甚至现在,人工智能完全能够做到。人之所以区别于机器,就在于人会主动思考,能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从优盘到硬盘仅仅是知识机械储备的更新而已,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动的比喻醍醐灌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以前那种机械式灌输知识的做法不可取,要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辨、归纳。在论证问题时,上过张老师课的同学们都会自觉地用三步法来进行自我检验,杜绝“发现问题A、分析问题B、解决问题C”的错误,由此培养了严谨的法律思维,提升了综合素养。

思辨教学对症下药

  与“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理念配套的是张玲老师的“思辨式”课堂。张老师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往往在个性中具有共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因此要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将“灌输式”课堂转变为“思辨式”课堂。采取的授课方式是先由一位学生做主题展示,再由其他同学分别从分析问题的思路、框架结构以及具体问题的阐释等层面“指出问题”,张玲老师再全面“助产”,颇具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要领。张老师告诫我们,要正确看待问题,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越多,进步越大。学生就是要在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补齐“木桶短板”,提升整体素质。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是一味地赞美和表扬,就会把问题带到工作岗位上。如此一来,不仅给单位、同事、客户带来损失,还要自己承担“法律责任”。一番言语鞭辟入里,同学们茅塞顿开,积极主动地报名主题展示。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向互动使台上台下的学生皆能从他人身上“择善而从”“不善则改”。

  在课堂主题展示的细节上,张老师要求时间严控、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内容翔实、行文规范。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每一次主题展示都是一次实战训练,因为同学们不仅需要按学术规范准备内容,还要面临“peer review(同学互评)”的压力。尤其在同学互评环节,张老师要求不说好话表扬,只着眼纠错,把“取法乎上”的高要求落实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充分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同学都能从他人的批评指正中查漏补缺,有所获益。一个学期之后,同学们都对张老师的课堂给予肯定,认为可以从中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亦师亦友如沐春风

  课堂之下,张老师则展现出自己和蔼可亲的一面。从学习到生活,她总是事无巨细地为学生考虑好一切,用慈母般的爱温暖学生的心。记得在确定导师后,为了让师兄师姐们能够快速地了解我,老师建议我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情况、家乡等,以增进我与同门的联系,更快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同门交流会上,师兄师姐们不仅在学习经验上知无不言,还会热情地关心师弟师妹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而张老师总是笑意盈盈地听,偶尔做些补充。一位导师的性格与为人会影响她的学生,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就源自张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课业的负责、对弟子成长的关怀。

  良师益友,受益颇多。在执笔“良师益友”的事迹材料时,我从老师、师兄师姐那里收集到了很多照片——师姐婚礼上喜气洋洋的张老师、欢送师兄师姐时万千叮嘱的张老师、师门见面会中平易近人的张老师……这一幕幕是过往也是未来,张老师对学生多年如一日的关切,学生们将永远铭记于心。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老师对与各位同门初见时的场景都记忆犹新。她说,就是这一次见面,成为后来两三年师生情缘的开端。看着当年一张张少年意气的脸庞成长为一个个材优干济的法律精英,她内心感慨万千。作为后辈的我们,见证了师兄师姐在张老师教导下取得的骄人成绩,优秀的师兄师姐是后辈们的榜样。不过最大的榜样还是我们的张老师,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鞭策和激励着我们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如今,我们还在学校这个象牙塔的庇护下,而两年后我们就要步入社会,要为自己遮风挡雨。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感恩遇到张玲老师,我由衷地祝愿张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执笔人: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武冬梅、杨天昊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杨庆山出席巡视马克思主义学...
南开大学与美宝集团举行捐赠...
南开大学科技园科普基地获市...
南开大学青年教师获郭光灿光学奖
陈雨露深入思政课堂听课调研
南开团队在全谱多模式发光材...
我校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
开源安全奖励计划宣讲会在南...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