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良师益友”奖:意西微萨•阿错
来源: 发稿时间:2021-09-06 16:16

为人师表 无私耕耘

——访文学院意西微萨阿错老师

  提名词

  教诲之雨,润育学子心田。

  智慧之光,照亮弱者前路。

  人物简介

  意西微萨•阿错Yeshes Vodgsal Atshogs,男,藏族,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人。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南开大学毕业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9年起任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为四川民族学院兼职教授(2008~),西南大学兼职教授(2009~)。曾赴香港中文大学(2005),日本东京大学(2006~2007)、美国马里兰大学(2013~2015)进行访问和短期合作研究。目前从事藏语语音、汉藏语比较、语言接触研究,兼及哲学认识论研究,曾主持以“藏语方言的重音及相关韵律问题研究”为主的多项国家社科重点和省级项目。先后获得9项省部级、国家级学术成果奖和2项国际顶尖专业学会奖项,著有《倒话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曾在《中国的语言》《民族语文》《语言研究》、Linguistics in China等包括国际 SSCI 、国内CSSCI等期刊上用藏汉英三种语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代表性论文有:《交际压力度(DCP)与混合语形成机制》,载《研究之乐——庆祝王士元先生七十五寿辰学术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376-388页);《藏语和阿尔泰语在语法系统上的相似性》,载『東ユ―ラシア言語研究』2006年3月號第一集:36-57(日本《东欧亚语言研究》2006年第一期);《语言深度接触机制与藏汉语言类型差异问题》,载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Jan.2005,Vol.33,No.1:1~33;《雅江“倒话”的混合特征》,载《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等。

  人物风采

  从乡村教师到宣传部编辑,从学习民间技艺到文学创作,从研究哲学思辨再到钻研语言学,无论在哪个领域,他都取得了杰出的成果。集智慧与慈悲于一身,可敬可爱,这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阿错老师。

不畏劳苦才能有丰厚回报

  了解了阿错老师的求学之路,我们赞叹于老师的硕果累累,也从老师的艰辛付出中受到鼓舞。阿错老师求学的时候没有现在这样便利的交通工具,从偏远山村到学校往往要徒步走上好几天,途中需要留宿别人家。在困难的条件下,徒步上千里的求学之路是艰辛的、让人难忘的。然而艰苦的环境、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摧毁他对梦想的追求,《一个藏族博士生的传奇求学之路 ——记藏族语言学博士阿错》提到:“在阿错的记忆里,这段求学的日子最令他感动和难忘的是同事们对他的支持、质朴善良的乡亲对他心灵的感染和熏陶、家人对他的关怀和期望,以及赶考途中借宿给他的老乡们,还有独自穿越雪山、草原、峡谷、密林时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体悟和感动。”

  从一个偏远山村的孩子蜕变为如今的知名学者,阿错老师需要克服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生活条件、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都使得阿错老师要比别的学者克服更多的困难,而这些都需要老师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颗淡泊宁静、从容求学的心。

才华横溢,气质非凡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平易近人,这是阿错老师给我们最深的印象。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和洗涤着我们。阿错老师在教学、科研之余,广泛学习哲学、文学创作、绘画雕塑、器乐演奏、裁缝、木工、石匠和电器修理等等种种知识技艺,集诗文书画音乐医学乃至各种工巧技艺于一身,是学生们钦佩的前辈学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不仅集才华于一身,还十分英俊,是大家眼中的康巴汉子,康巴藏语卫视曾访谈过阿错老师,题目就起名为“遇见康巴汉子——阿错教授”。

  阿错老师不仅在专业领域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的成就也颇为丰富,先后发表了多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他曾师从民间艺人学习雕塑技艺,有诸多泥塑作品收藏供养于家乡各大寺院;他曾在政府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新闻工作,拍摄制作了影视新闻和专题片。此外,阿错老师对音乐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造诣。阿错老师常说“自己在专业领域之外的学问懂得不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像历代藏族学者,大小五明样样精通,自己还要努力向他们学习。”

学生心中的慈父和恩师

  阿错老师于学生而言,亦师亦友,是慈父也是恩师,可敬可爱。以我为例,我在大三拿到保研资格后,曾向老师发来邮件联系,他在我保研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此外,在硕士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到了新的学习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我一时难以适应,老师和师母知道后便带我到他们家中,关心我、宽慰我。由于我从小不吃肉,师母便给我做了很多很好吃的素菜,阿错老师则孜孜不倦、事无巨细地帮我分析问题。对于课程上的问题,老师找来相应的书叫我下去学习,并且把自己多年的学习、研究方法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身处异乡,阿错老师的照顾给我胜似亲人般的感觉,我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把心中所想毫无顾忌地讲给老师,而不用担心老师听后对我有想法,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和老师开几句玩笑。

  在学生眼里,阿错老师是“有求必应”。在学习、生活各方面他都很关心学生,遇到困难找老师时,总会得到一些有益的指导。无论看起来多么幼稚的问题,老师都愿意解疑答惑。在任何时候,老师的态度总是和蔼可亲,对学生很有耐心,这就给我们下一次提问带来莫大的动力和勇气。

  每到中秋佳节等节假日,老师会把门下学生叫到自己的家中共享晚餐。师母忙前忙后准备晚餐,老师与学生聊学术,这样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在老师家中,我们不仅能吃到丰富的果蔬,还能喝到飘香四溢的酥油茶,这些都给身处他乡的学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他鼓励学生要勤学苦练,撰文投稿;鼓励学生在学期间争取出国出境参加专业相关的研讨会,努力开拓国际视野;鼓励非英语考入的学生,夯实英文基础,为研究铺就更广阔的道路。阿错老师不浮不躁,潜心学问,勉励学生年轻时多看书,充实自己,他说“在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一定要多学习多阅读,将来有家庭了,会有很多琐事,那时不一定有学生时代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阿错老师曾指导过诸多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非少数民族本硕博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研究兴趣,他采取了多种措施。师生一起,始终瞄准前沿,踏实艰苦,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新生入学之际,老师都会召集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研规划,给处于迷茫的学生做出指引,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在平时不管有多忙碌,他都会时常了解各位同学的学习状况、科研进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他在课余时间给指导的学生上课,鼓励大家博览群书、脚踏实地,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周召开的读书会上,他带领大家研读专业领域重要的书籍,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读书会的成员除了阿错老师门下弟子外,还有其他专业的博士生和本科生。除了读书会外,阿错老师组织门下弟子开展学术沙龙,让学生展示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们积极探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很多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先后听过老师的田野调查课程(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语言田野调查技术与藏语调查工作坊”)、社会语言学、藏语研究等课程。阿错老师讲课逻辑清晰、善于采用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也善于组织同学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为的就是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仅结合理论知识和多年调查经验进行讲课,还提供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供学生参阅。

  阿错老师为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2016年起,与藏语学界同仁在南开创办“汉藏语田野调查暑期班工作坊”,邀请欧美和国内一流语言学家担纲教学,每年招收40名左右藏语文研究方向研究生、本科生和其他关注藏语研究的学员,迄今已有5届,共200余学员结业,9名考取国内外博士,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间开展的藏语田野调查和现代语言学集训也取得良好效应。此外,自2016年起,老师与藏语学界同仁在南开创办了“全国藏语语言学研讨会”,每年邀请国内从事藏语言研究的德高望重的专家、以及藏语研究青年新锐,共同交流藏语文研究成果。自2019年起,老师在南开大学创办“冬季藏语文研究高级学苑”,邀请当今顶级的藏语文专家,来南开为来自各地的学员传授高水平藏语文语法、辞藻、韵律以及文献诸学科课程,旨在培养掌握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汉藏语研究后备人才,为国家再添栋梁。

  老师和蔼可亲的气质,严谨的治学风范,广博的理论知识,让人由衷钦佩。他为了学生的前途,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是默默耕耘的园丁;他诲人不倦,播种知识和希望,用爱心浇灌每一位渴望成长的学子,是良师益友最好的诠释。

执笔人:文学院2020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达珍拉姆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