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良师益友”十佳奖:山长亮
来源: 发稿时间:2021-09-06 15:59

视实验仰观俯察,于科研利析秋毫

——访药学院山长亮教授

  提名词

  大处着眼通观全局,小处着手从无渗漏。视实验仰观俯察,于科研利析秋毫。其虑至正,其念至诚,得师如此,吾等至幸。

  人物简介

  山长亮,山东省嘉祥人。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获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于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6月于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2018年12月至今于南开大学药学院担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从事肿瘤代谢酶表观调控与化学干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stry,Molecular Cell,Cancer Letters,J. Biol. Chem,Cell Research,Biochemical Pharmacology等期刊。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并作为主要项目骨干参与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 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回南开任教后,开授全校本科生通识课《诺奖往事》,药学院本科生专业选修课《肿瘤代谢概论》,博士必修课《药理学基础》 ,从不同层面让学生领略科研的魅力。日常工作生活中,山长亮老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南开大学百青选文”和“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等活动,提升其作为青年教师的能力与担当;带领实验室成员开展团建活动,使大家团结成长,共同进步,深受同学们的敬爱。

  人物风采

  “翻译后修饰之于蛋白质,就像七十二变之于孙悟空,起着重要作用,而导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就是对其进行修饰,使其能力提升。”山老师常把对学生的培养比作蛋白修饰的过程。他自己也始终坚定扮演着修饰酶的角色,不仅修饰着自己,也修饰着学生,丰富了一段又一段的人生。

未忘初心,方能始终

  十五年前,满怀抱负的山老师来到南开园,在这里遇良师,求真知,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毕业后,他带着南开情离开祖国,踏上海外奋斗征程,“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一直鞭策着他努力进取,不固步自封。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每天早上,坐最早的一班shuttle到实验室,高效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任务,晚上坐最晚的一班shuttle回到住处。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科研的过程是坎坷的。肿瘤代谢的研究在当时直至现在都属于前沿科研领域,初到美国实验室时,他一面跟着前辈同事学做实验室已经成熟的实验,一面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恶补科研知识背景。有一些实验方法是无从借鉴的,只能自己迎难而上。他不断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尝试最终成功时,辛勤得来的喜悦几乎溢于言表。山老师常说,在磨练中,他学会了很多,包括如何克服畏难情绪,如何应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等等。

  历尽千帆,十二年后,在面临未来发展的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怀揣着情怀,他又于南开百年之际回到这个起点,做良师,授真知,传递更多人生的真谛。面对老校长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三问”,在“我能为国家做什么”,这一问题面前,他给出了有力的答案。

  带着这种理想抱负,山老师在药学院组建了团队,称之为Shan lab。山老师课题组主要从事肿瘤代谢、生物大分子修饰及化学干预研究。山老师常说,这个研究领域属于国际前沿和科研热点,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文章发表。因此,追踪和阅读文献成为我们做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及时学习同行实验室的课题思路和实验技术,选择性地借鉴到自己的研究中,并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我们研究更高效,更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这是他重回南开后对“日新月异”的又一次深刻解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寄语南开师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因此,山老师对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你进入南开后,想从南开大学和我们课题组学到什么?另外,你还能为我们这个实验室做点什么?为南开大学做什么?最终,你可以为国家做什么?

  在初建南开时,张伯苓校长曾说过:南开南开,越难越开。他经历了两次失败,也没有退缩,这种坚韧的精神也影响着山老师。实验室的配备是课题开展的必要条件,他总是力求创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科研环境。实验室组建初期,很多条件不够成熟,山老师就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一次,他要赶下午两点半的飞机出差,中午十二点多他仍在细胞房指导着学生处理细胞,安慰学生不要着急;他常常会将学生的实验结果打印出来贴在办公桌前,一有空闲就研究思索,和学生共同探讨,以便其更好地推进实验。对待问题,山老师从不含糊,他会第一时间想着解决,他总说办法比困难多。有一段时间,实验室细胞培养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山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去细胞房检查细胞情况,和学生商讨解决的方法,当即订购了细胞培养相关的试剂,不断关注着后续细胞的培养状况,实时和学生沟通交流。

  山老师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乐于和学生们交流与分享。每周一次的组会上,除了文献分享和实验汇报以外,山老师还会分享很多生活中有趣的小事,他常常会将一些道理以故事的方式呈现,让组会充满乐趣。他时常鼓励大家积极地就文献和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观点。开始时,学生们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山老师就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们渐渐学会怎样提出科学问题,怎样凝练科学问题,怎样回答科学问题,一步一步迈入科学研究的行列。春夏秋冬,他的办公室始终是最早亮起灯的那一个。学生们常常感叹老师精力旺盛,也知道这是他高度自律的体现。正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培养模式,山老师给学生带来了长远的影响,他带的第一届博士陆兆亮师兄目前仍然和实验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前不久还给实验室寄来《永生的海拉》这本书以供大家传阅。回想起当年从师于山老师的经历,陆师兄至今仍觉受益匪浅。

蔼然可亲,亦师亦友

  组建一支队伍,成员不一定要最顶尖,但他们一定要团结友爱、共同协作。令人感到温馨的是,山老师会记住课题组每位学生的生日,在生日当天提前定好蛋糕庆生。大家围坐一团,笑笑闹闹,在烛光里歌唱着祝福,感受着被爱的温暖;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山老师善于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他鼓励组里个子最高的女生去参加排球比赛,让文笔好的学生练习写推文,举办摄影比赛让大家一展身手,让每个人在这个团队里都能体现价值。新年到来之际,山老师会带着我们一起写对联,写下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另外,山老师还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加强体育锻炼,鼓励我们去游泳、跑步、打球,还会让我们在饭后去感受南开园的美丽。除此之外,课题组里有位师兄要举办婚礼,山老师带着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赶赴师兄的老家,去到现场给师兄送去新婚的祝福,这也让师兄深深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是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大家庭。“热爱科研,也热爱生活”,这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我们能从天南海北聚到一起,在这段旅程中学习、前行与成长,而山老师就像是这条路上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包括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以及对世俗的洞察力。而教师正是这一精神的重要培育人,这也正是对 “良师益友”一词的解读。山老师曾在师德传承典礼上作为新教工代表进行发言,他当时说,要努力成为受到学生认可的好老师,为母校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开力量。如今,他也正在用行动践行着他的承诺。

执笔人:药学院2020级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生张韩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