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专题报道
于国珍在南开大学援鄂医疗队员凯旋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 发稿时间:2020-03-31 19:59

  大家好,我是于国珍,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护士、主管护师。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并愈演愈烈。大年三十得知医院正在组建援鄂医疗队,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虽然家人和年幼的孩子是那么的不舍,我仍然舍小家、为大家,在正月初二踏上征程。

  作为天津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我们的阵地是武钢二院,在领队陆伟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征尘未洗就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在48小时内就将这所废弃的建筑物打造成抗击新冠肺炎的病区。

  那时的防疫形势非常严峻,有大批病人还在社区里没有被收治入院,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危重病人。多数病人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当时的医疗资源也非常有限,床位收治及核酸检测能力还比较滞后,所以当时各方面都很困难。原本武钢二院核定150张床位,可因为医院医疗力量有限,当时只能开放60张床位,整个医院大楼电也供应不上,基本不具备救治的条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收治了52名患者。我们每天的工作忙碌而繁琐,除了摆药、发药、试表、测血氧、输液、留取咽拭子, 还要发饭、擦地、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入厕、帮卧床的患者更换尿布湿、收垃圾......工作时间一刻不能停息。

  在那段确诊和疑似病例突发猛进的日子,几位轻症患者先后病情加重,最终死亡。许多患者经历亲人染病、甚至去世。面对他们的无助,我只能尽力为他们多做,再多做一些。

  一位偏瘫患者长期卧床,进食差,液体多,异常烦躁。入院以来,他的儿子一直陪伴左右,悉心照料。都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毫无防护照地顾病人,无异于自己就是一个病人,在与死亡近距离的接触。说实话,纵然不是“新冠”时期,许多儿女也未必能够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尽管老人静脉弹性及充盈度极差,我和队友还是选择为他静脉留置针穿刺。这对于穿着防护服、戴双层手套的我们来说,就是盲穿,真是不小的考验。我努力了三次,终于成功了。家属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我却好想谢谢他们。这个平凡并富有人性的灵魂,让我知道了平凡的人到底有多不平凡,他让武汉这座从不缺温度的城市变得更加温暖。

  在红区的33天,每一个班次我和我的战友们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起雾的护目镜,克服一切困难在红区奋战。一切为了病人,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和战友们一起严防死守,即使汗水湿透了衣服,雾气模糊了视线,汗疹爬满了手臂,勒痕刻划在面颊,但是作为一名白衣战士我无怨无悔,那每一名患者治愈出院时感激的目光是对我最大的鼓励。33天我们收治了230余名患者,其中114名已经治愈出院,我和战友们一起努力创造了奇迹。

  在武汉的这段日子,青山区人民政府不但为我们医疗队员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逐步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南开大学招募了公益家教志愿者,支教团的马红英同学随时给马上小升初的大女儿答疑解惑,并和大宝一起背单词、学习英语语法,学校党委给我们寄来了衣服;医院领导多次带着慰问信、慰问金及慰问品到家中走访慰问,解决了家属送口罩、协助办理了一些具体问题,细致的工作让我们心无牵挂,圆满地完成了工作。

  工作多年,我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份神圣的职业,选择我所爱,爱我所选择,无悔的脚步不曾停留。这次援鄂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这一次难忘的经历使我的人生观得以升华,我会保持这样的态度,为家庭、为科室、为医院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和贡献。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