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一堂以“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课如期开讲。该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盛林教授主讲,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为在场学子层层剖析当下国际格局的演变逻辑、全球治理的共识凝聚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方针。
课程伊始,盛林从当前国际热点切入,深入剖析了巴以冲突、俄乌危机等地区热点问题,以及2024-2025年间印巴冲突、伊朗空袭等最新动态。他指出,这些冲突不仅造成地区安全局势恶化,更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严峻考验。
在经济领域,全球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遇阻,叠加气候变化、粮食危机、人工智能治理等新兴挑战,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盛林强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深刻理解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指出,尽管存在逆流,但多边主义的潮流不可逆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协议的探讨以及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的新方式,均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讲解中国方案与主张时,盛林重点解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他详细介绍了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公共倡议,阐明了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困境,打造和平、发展、文明新格局所提供的智慧与方案。在外交实践层面,课程分析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以及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复杂性,展现了中国日益扩大的“朋友圈”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课程最后,盛林对生科学子寄予殷切期望。他鼓励同学们要时刻关注时事,心怀“国之大者”,将专业学习与国家发展、国际形势紧密结合,并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践行当代青年的使命,为国家的繁荣与人类的共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形式与政策课程,帮助同学们穿透百年变局下国际格局的表象,让青年学子明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人类命运的同频共振之道。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育人枢纽,加强学生思政引领,在理论滋养中筑牢青年信仰之基,引导广大青年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契合点,助力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找准人生坐标、扛起时代重任,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璀璨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