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侯文超)近日,南开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实证”负责人陈雨露带队赴苏州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紧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科技金融与生物医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一线实践探索,破解“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关键问题,为构建高效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提供实践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出席相关活动,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专家学者及课题组骨干40余人参加调研。
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展厅,公司首席科学家陈炳良围绕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沿革、核心研发成果、全国生产布局及金融赋能实践现状等方面作详细分享,为调研团队直观呈现了生物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下的发展全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鲜活的企业实践样本。
随后,调研团队与课题组成员前往东沙湖基金小镇,围绕“科技金融助力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苏州当地政府部门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共同参会,就金融支持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政策引导方向、投融资机制优化路径及当前面临的难点痛点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调研总结环节,陈雨露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而金融作为支撑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是打通“科技—产业—金融” 良性循环的核心纽带。通过调研,对科技金融如何精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金融创新如何服务科技创新、支撑“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链条形成了更具实践性的理解。接下来,要进一步理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科技创新活跃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全面剖析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与金融结合的独特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金融苏州模式”案例集,为推动构建高效、可持续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据悉,本次调研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实证”课题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举措。课题组以实地调研为抓手,将政策精神转化为具体研究行动,通过深挖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金融赋能实践,为破解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中的机制性障碍提供实践依据,既是对国家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也是重大科研项目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