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斯)5月11日,我校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线上召开。课程思政校级教研团队、通识教育校级教研团队成员、获得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和通识选修课教改立项的课程授课教师、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助教代表60余人参加。通识选修课校级教研团队负责人冯大建主持。
课程思政校级教研团队负责人刘玉斌分享南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与思路,提炼了南开通识选修课的内核,阐释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向和抓手,鼓励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
在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环节,全英文课程《国际视野和个人成长》授课教师代表郑利平、《南开幸福课》授课教师代表王利凤先后介绍了课程遵循“两性一度”标准,通过多学科交叉、师生共建、虚拟教研室、有效教学、智慧教学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习体验中师生的感获得感幸福感,在润物细无声中夯实课程思政建设。
《百年南开校史文化》授课教师代表赖鸿杰展示了课程以百年南开爱国报国历史故事为主线,在教学中坚持阶段学习反馈、注重有效过程评价,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相统一,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阶段性成果。
《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刘杰讲述了课程如何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相融合,将国家需求、科技前沿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带领学生接触科研、走进企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授课教师刘帅提到该课程作为以强军爱国为灵魂的社会实践通识选修课,校军融合,打造生动的思政课堂,用影像专业能力创新理论学习形式,践行“四同四创”爱国主义实践育人模式。
《数字素养GEPC通识课》授课教师涂俊介绍了课程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数字素养GEPC通识实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在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数字创造能力,还有数字竞争能力。
《中华诗教》授课教师代表冯大建分享了课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视角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视角,以实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浸润性作用的经验体会。
学生助教代表、物理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史歆祺分享了在通识选修课的同伴教学与合作学习中,在参与日常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与授课老师、选课同学不断发现自我、共同成长的愉快经历。
教务处处长李川勇进行总结点评。她说,南开大学通识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立公增能”为特色,是南开师生对“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生动诠释。在师生共建的课程中,教师用理想、用学识、用情怀做好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深入探索了师生共同体理念下的南开特色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