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林先生遗体送别仪式8日在津举行 摄影 李星皎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张国 冀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奠基人,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何炳林遗体送别仪式,7月8日上午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
2007年7月4日4时55分,何炳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津逝世,享年89岁。
何炳林先生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吴官正、张立昌、李瑞环、李岚清、路甬祥、陈至立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天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南开大学及何炳林先生的亲属发来唁电、唁函,送来花圈。
广州培正中学、西南联合大学校友会和中国化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何炳林先生生前学习工作过的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以及何炳林先生的夫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陈茹玉率亲属送来花圈。
8日上午,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仙苑厅庄严肃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何炳林先生的生前友好和学生,南开大学等校师生代表千余人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何炳林先生。
仙苑厅内,正面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沉痛悼念何炳林同志”横幅,四周布满花圈和挽联。横幅下方摆放着遗像。何炳林先生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厅内哀乐低回,何炳林先生的家属静默肃立。
上午10时,在哀乐声中,市委书记张高丽,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胜玉,市委副书记邢元敏等缓步来到何炳林先生遗体前肃立默哀,向何炳林先生遗体三鞠躬,作最后的送别。随后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前往送别的还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史莲喜,市委常委、市委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市政协副主席卢金发,以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
南开大学领导薛进文、饶子和、杨庆山、张式琪、佟家栋、关乃佳,原校领导母国光、洪国起、侯自新、胡国定等也到送别大厅向何炳林先生送别,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何炳林先生病重期间,天津市委、市政府对何炳林先生的病情与救治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高丽多次询问治疗方案,指示医务人员全力做好救治工作。何炳林先生逝世后,张高丽、邢元敏、杨栋梁、史莲喜、陈超英、段春华、张俊芳等市领导专程到南开大学吊唁,并看望慰问亲属。
何炳林先生逝世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有关省市负责同志周济、白春礼、程津培、秦银河、文德功等以各种形式表示悼念。天津市领导同志肖怀远、王文华、曹秀荣、王家瑜、朱坦和何荣林、陈福顺,老同志张再旺、聂璧初等也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著名科学家和两院院士杨玉良、徐僖、王佛松、李静海、沈家骢、卓仁禧、申泮文、李正名、王静康、颜德岳、周其凤、余国琮、徐如人、苏铿、汪尔康、倪嘉缵、游效曾、陈洪渊、陈懿、程镕时、江元生、胡宏纹、蔡启瑞、田昭武、张乾二、黄本立、万惠霖、赵玉芬、郑兰荪、田中群、俞汝勤、姚守拙、杨士林、沈之荃等参加送别或以各种方式向何炳林先生的亲属表示慰问。
何炳林先生1918年8月生于广东番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作为南开大学助教留在联大化学系继续攻读研究生,1947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归国,重返南开大学任教。历任化学系主任、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兼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组评审委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顾问、青岛大学校长等职。
何炳林先生在南开大学主持成功合成出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离子交换树脂品种,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工厂,其主要产品用于国防工业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1958年和1959年,毛泽东、周恩来先后到南开大学视察何炳林的实验室和车间,高度评价他的开拓奉献精神和杰出贡献。为表彰他在原子弹研制中所做的贡献,国防科工委于1989年向何炳林先生颁发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奖章。他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发明奖、杜邦科技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等30余项重要奖励。
何炳林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赤心报国。他积极尝试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先后培养了600余名本科生、100余名硕士生、60余名博士生和15名博士后。晚年,他还捐出个人积蓄,在南开大学设立了“何炳林奖学金”。
何炳林先生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天津市人大常委,全国劳动模范和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他的光荣一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南开大学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深得党和人民的信任,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尊敬和爱戴。
何炳林先生的逝世,是科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南开人深切怀念何炳林先生。怀念他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祖国和人民始终不渝的赤子之心,为科教事业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高瞻远瞩的学术视野,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关爱后学的崇高品质,决心继承他倾注毕生心血的事业,为把南开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