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淑娟)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二批工程案例结项结果,南开大学报送的5项工程案例项目全部通过审核,准予结项。这标志着我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展现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成效。
此次结项的5项工程案例涵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医疗健康、重大基础设施等多个关键领域,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案例严格对标国家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要求,突出"铸魂育人、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特色,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急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和系统工程思维,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张海宁教授领衔的“BioAID:基于人工智能的合成生物学算法平台”项目,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计算平台;宫晓利教授负责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异构算力平台创新设计与战略产业支撑应用”项目,形成3项入库案例;王斌辉教授主持的“iVAS:婴幼儿视觉发育智能评估系统”项目,创新儿童健康筛查技术;王恺副教授承担的“‘小血管,大未来’,以高水平自主创新研究书写健康中国答卷”项目,产出2项高质量案例;周璐高级实验师负责的“机场跑道道面安全检测机器人的多模态任务规划与协同控制工程案例开发”项目,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
近年来,南开大学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持续深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了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为提升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阶段,学校将继续立足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以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工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