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兴斌)近日,天津市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邹如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研究员,南京大学李朝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海龙教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程方益教授,南开大学赵斌教授,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索鎏敏研究员,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化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实验室骨干参加了会议。
陈军在致辞中代表南开大学对学术委员会专家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及近年来的平台整合情况。他指出,实验室获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希望专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给予更加充分地指导,并提出前瞻性建议。同时,他期望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我国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为牵引,提炼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能源材料化学交叉创新研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助力化学学科发展,服务新能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
实验室主任牛志强教授向与会领导专家详细汇报了实验室本年度建设情况、代表性研究成果、学术交流开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实验室青年学术骨干章炜研究员、张凯研究员、赵庆研究员分别就原位表征仪器开发驱动金属离子电池性能突破、长寿命钠离子储能电池和锂电池电解液配位结构调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科研工作汇报。
与会专家对实验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李景虹院士讲道,实验室要继续围绕新能源化学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集结相关优势院校与龙头企业成立战略联盟,开展原创性研究,探索新的应用体系,形成完备的电池产业链,推动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他期待实验室再创佳绩,不断培育与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同期,实验室联合eScience编辑部组织了两场杰出学者讲座,邀请到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Oleg A. Drozhzhin 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索鎏敏研究员,分别作了题“Features of synthesis and crystal chemistry of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metal-ion batteries”和“高电压水系锂离子电池”的主旨报告。eScience Energy主编李福军教授和eScience执行副主编张凯研究员主持讲座。
Oleg A. Drozhzhin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聚焦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阐述了低温合成技术如何助力发现新型电极材料和优化材料性能。索鎏敏研究员详细介绍其团队在水系电解液以及高电压水系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分享了电芯开发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杰出学者讲座由天津市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eScience编辑部、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联合主办,吸引了200余名师生到场。参会师生表示,讲座为大家开启了崭新的学术视野,碰撞出学术交流的新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