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逸尘)11月19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系列沙龙第十六期活动暨第二届(2025)企业国际化与中国式跨国公司发展论坛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联合主办,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和全球经济研究中心协办。活动发布了由南开大学薛军教授研究团队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益(2004-2023)》。
校党委副书记、现代院常务副院长梁琪发表线上致辞。学校讲席教授、原副校长、现代院首席专家佟家栋,学校讲席教授、原校长助理、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国明,人民出版社历史与文化编辑部主任鲁静,日本大和综研原副理事长川村雄介,日本东洋大学经济学部原学部长郝仁平,以及多位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
梁琪在致辞中对“南开中国OFDI指数”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本次报告的发布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不仅展示了中国式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布局的实践逻辑和经验,也为政府部门、企业与学术界提供了可参照、可研判的重要理论框架。
鲁静在致辞中指出,“南开中国OFDI指数”连续八年出版,已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品牌,希望将年度成果发布打造为“中国对外投资高峰论坛”,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开放型经济学知识体系持续贡献力量。
成果发布环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全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薛军正式发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效益(2004-2023)》。该成果首次从学理性视角提出了“中国式跨国公司”的涵义及发展逻辑,融合吸收了美国“逆贸易投资”模式、日本“顺贸易投资”模式以及“不相关贸易投资”模式的优点,具有中国特色。
与会专家对发布成果进行点评。佟家栋指出,在“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后,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需关注如何“站稳脚、留得下、见效益”,该成果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系统性研究。冼国明指出,该成果基于全球视野回答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问题,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资本如何通过高质量“走出去”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以投资促转型”。川村雄介提出,企业全球化不能仅依赖市场力量,政府适度引导与支持至关重要。郝仁平强调,“中国式跨国公司”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内大市场为基础、以产业协作为支撑、以文化价值为理念、以绿色创新为导向、以国家战略为保障,更具发展、协同与文化方面的特征。
嘉宾交流发言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王碧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葛顺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张伯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日本东洋大学副教授杨起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李博等专家学者,围绕企业国际化路径、跨国经营风险应对、中国式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等角度,先后发表观点。
本届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从多维度探讨企业国际化与中国式跨国公司发展新机遇、新挑战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企业更高质量“走出去”、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智慧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