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铭悦)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讨历史学科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与发展路径,4月26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学活动暨“强国建设中的历史学科使命”论坛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行。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出席活动。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历史学科党组织负责人、学生工作辅导员、学生党员代表齐聚南开,围绕历史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人才培养、传承中华文明等重大命题展开深度研讨。
牛文利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今天我们在此举办论坛,就是希望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科在赓续文化血脉、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历史学科的智慧和力量。他期望能够加强与兄弟高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构筑起历史学科的“大思政观”,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提升思政引领力,构建起人才培养的“大历史观”,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汇聚青年力量,拓展研学共建的新平台,共同培育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史学人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负责人表示,南开史学始终坚持“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治学传统,形成了“中外交融,古今贯通”的学科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凭借“固本开新”的发展理念,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史学重镇。学院将继续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路径,主动对接国家需求,促进历史学科繁荣发展。
论坛上还发布了《高校历史学科联学联建活动方案》。
开幕式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作“在历史星河中汲取文明互鉴的智慧”主题报告。他认为,历史学科要明确当下时代的核心需求,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召,回答时代之问。历史研究应滋养区域国别研究,支持正义合理的主张,组织国际研讨,重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各高校党组织负责人、学生工作辅导员与党员学生骨干代表分别围绕“强国建设中的历史学科使命”“精准赋能,提升思政引领力”“学脉与血脉——青年党员的传承与担当”等主题展开充分交流,为推进新时代历史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路径。
本届论坛从多角度全面探索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在拔尖人才培养主阵地、历史学科研究前沿领域主战场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并建立了跨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历史学科服务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作范式。
南开大学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参加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