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勃 戴建芳)近日,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南开大学26项成果获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7项,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这一成绩彰显了南开大学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
在基础研究方面,李兰冬教授团队凭借“分子筛限域吸附与催化”项目荣获自然科学特等奖,该研究阐明了分子筛限域酸催化反应路径与机理,设计构筑分子筛限域稳定单位点催化体系,揭示了分子筛限域空间内主客体相互作用机制,为高性能分子筛材料理性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刘育教授团队的“超分子空间限域组装及功能”、刘遵峰教授团队的“非线性应力诱导的‘扭热制冷’材料的高效能量转化”、陈树琪教授团队的“少层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物理及应用”项目分别斩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展现了南开在超分子化学、能源转换和光学调控等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技术创新方面,孔德领教授团队的“血管植介入器械抗凝血与促再生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和段峰教授团队的“介入脑机时效救治器械与智能康复关键技术及应用”双双摘得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些成果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了重大应用,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贡献了南开智慧。
南开大学始终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通过系统布局和精准施策,不断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科研部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成果既有前沿基础研究的突破,也有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技术发明,体现了南开大学‘顶天立地’的科研特色。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实现2035年产出百项重大科研成果的目标,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