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特稿】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牢记嘱托向未来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2-01-17 13:15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三周年之际

  南开新闻网记者 南新文

  那是每每想起都会暖上心头、充满力量的一天。

  2019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南开大学视察,详细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创新等情况,高度评价百年南开爱国奋斗的光荣传统和办学成就,围绕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等作出重要指示,亲切勉励师生们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

  那一天,冬日暖阳下,得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南开的消息后,师生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主楼南广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嘹亮口号一浪高过一浪。走出石先楼,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同近处的师生亲切握手,向远处的同学们招手致意。现场5000余名师生备受鼓舞,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不少人湿润了眼眶,掌声、歌声、欢呼声在南开园久久回荡……

  时序更替、光阴荏苒,那一幕幕温暖的场景愈加清晰,一声声厚望嘱托催人奋进。

  三年来,南开大学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学校各项改革和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奋力书写更加优异的“南开答卷”。

  牢记“厚望重托”引领航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南开大学给予肯定勉励。2019年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年,总书记专程来校视察,看望师生员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南开大学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为学校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回信、勉励、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制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了包括6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的“谱写六个新篇章”举措,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专题学习交流、座谈研讨、深入贯彻、狠抓落实。

  三年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学习领会,持续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报告会、集中读书班、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培训班、宣传思想工作培训班持续举办,“牢记总书记嘱托,支部书记讲党课”“牢记嘱托谱新篇,砥砺奋进‘十四五’”等专题学习活动在南开园中蓬勃开展,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通过学习领悟,进一步明确了奋斗方向,凝聚起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

  三年来,学校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全媒体阵地,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南开人的热烈反响以及落实成效,持续掀起学习贯彻热潮,持续营造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以及天津各大媒体先后推出系列报道,讲述殷殷嘱托在南开落地生根的生动故事,激励师生校友勇毅践行南开精神。

  2021年1月16日,学校联合新华社策划推出专题视频《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爱国三问”》,形成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新华社客户端发布后,不到两个小时浏览量破百万,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半小时内阅读量10万+。全网置顶推送后,累计浏览量超亿次,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引起强烈反响。

  三年来,学校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阐释工作,以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为平台,立项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专门研究课题50项,在大报大刊推出理论研究阐释文章百余篇,举办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等系列理论研讨活动。

  “亲切关怀,至高荣耀,巨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南开大学广大师生员工表示,要更加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化为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进一步以务实开拓、昂扬奋进的姿态,为加快创建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奏响“爱国三问”时代强音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1935年,神州板荡、风雨飘摇。在新学年“始业式”上,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犹如一声惊雷警醒世人,在身处旧中国的青年心中种下了一颗光明的种子。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三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充分肯定为强大动力,弘扬“爱国奋斗、公能日新”的南开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持续奏响“爱国三问”新时代强音。

  “百年来,南开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相偕行,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2021年9月,南开大学迎来了4186名2021级本科新生。入校报到后第一天,400余名南开新生走进百年校史主题展参观。从兴学救国的五四肇基、知行中国的宏业始创,到牺牲为国的烽火淬砺、智勇报国的弦歌咏唱……同学们被南开前辈们的爱国之心、报国壮举所鼓舞,心灵得到涤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这波澜壮阔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令我们欣慰和骄傲的是,矢志‘爱国奋斗、公能日新’的南开大学正是这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在开学典礼上,校长曹雪涛为新生讲授的“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爱国”。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又一代南开人响亮地作出自己的回答,并把“爱国”二字深深地印在心底。

  三年来,南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化探索南开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全方位、多角度讲述百年南开爱国奋斗的光辉历史和动人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传承“爱国三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这三年,学校八里台校区入选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参观人数突破15万人次;成功举办百年校庆系列活动,隆重举行建校百年纪念大会;策划推出的百年校史主题展、建校100周年纪念展览,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位,累计近20万人次参观;海内外各类媒体刊发相关报道上万条次,以中英文、海内外、全媒体的形式,广泛宣传百年南开爱国精神和奋斗历程,爱国报国、立德树人的主旋律全面唱响。

  这三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青春为祖国歌唱”“青春告白祖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在广大师生中蓬勃开展;一大批主题展览、话剧展演、宣讲实践活动先后举办,在广大师生校友中凝聚起爱国报国的时代正能量;南开大学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走进天津高校开展巡回宣讲,3万余名师生现场聆听;发起成立天津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联盟,56所高校加入,助推天津爱国主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三家“爱国三问”宣讲基地先后在宁夏银川、陕西延安落户,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立志成才报国。

  擦亮“标杆大学”鲜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强调,高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

  南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突出高标准、大视野,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思政工作大格局,持续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的鲜明底色。

  三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以“标杆”标准抓好中央巡视整改,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呈现新局面。

  三年来,学校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细化加强政治建设若干举措,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系统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政治功能。

  三年来,学校把制度建设作为支撑。修订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出台《南开大学党委关于推动工作落实的九项措施》,牢固树立“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出台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实体研究机构党建工作。

  三年来,学校以组织建设提质增效。着力实施“对标争先”培育行动计划、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不断焕发基层党组织生命力。细化完善《专业学院工作细则》,促进学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树立抓实支部鲜明导向,跟进修订《基层支部工作细则》,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建工作捷报频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化学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隆重表彰。1个分党委、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标杆样板项目;王淑芳工作室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南开大学入选天津市党建示范高校……

  党建领航,思政铸魂。三年来,学校以党建思政的高水平贯通融合为关键,充分发掘校内各环节各岗位优质资源,配齐建强党建思政工作队伍,统筹校内育人平台,发挥团学组织作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大思政”工作格局愈加清晰。

  在南开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今年年初,我去南开大学时也强调了思政课建设。”

  为使思政课讲得出彩、入脑入心,南开大学打出了一套思政课改革创新“组合拳”。

  三年来,南开承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出台“南开思政课30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并以“金课”标准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牵头修订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推进天津市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期刊,5名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一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获批立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南开广大思政课教师,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大事、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第一时间将抗击疫情、建党百年、航天进展等鲜活事例融入课堂,让学生愿听、爱听、动脑思考,“师生四同”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三年来,学校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出台《南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会,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先后开办“中国发展”系列课程、“名师引领”精品通识课,校领导、院士大咖走上讲台,一大批课程思政优秀典型不断涌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实现思想价值引领,真正做到如盐在水、润物无声。

  勇担“融入大我”报国使命

  “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习近平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殷殷的嘱托直抵心灵,激励着万千南开学子,勇担使命,磨炼本领,立志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如今,即将研究生毕业的薛博文仍然难以忘记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场景。2019年1月17日上午,主楼南广场上挤满了师生,薛博文就在队伍里。当习近平总书记走出石先楼,与近处的同学们亲切握手时,薛博文记得,总书记的手温暖而有力。当刚刚入选支教团的他大声汇报“毕业后去西部支教”后,总书记笑着说:“好!大有用武之地!”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不管身在哪里,每每想起这令人激动的场景,薛博文仍然心潮澎湃。2019年7月,带着总书记的勉励,他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支教,成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给孩子们讲述南开人爱国奋斗的故事,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塑造年轻的灵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爱国报国的种子。

  如今,支教的接力棒仍在传递。一批批南开学子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奉献青春,砥砺成长。

  三年来,南开大学先后有11000余名学生、300余名教师组成7400余支实践队分赴祖国各地,调研国情民情,服务地方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一批批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标定人生航向。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三年来,学校开展“服务西部、扎根基层”主题训练营和“立公计划”项目,对赴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表彰。2019年至今,已有276名毕业生响应号召到中西部地区条件较为艰苦的基层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8名南开入伍学子回信,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2019年,入伍8学子之一的阿斯哈尔·努尔太,被评为全国“最美大学生”。2021年,毕业后的他坚定地选择重返军营,再续忠诚报国、担当奉献的青春梦想。

  “有人认为,在和平年代去当兵没有意义。我想说,我们并非是生在和平时代,而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伟大的祖国给我们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勇担重任,保家卫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阿斯哈尔坚定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勉励也激励着更多南开学子投身军营。三年来,南开大学有108名学子以不同形式投身军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勉励,到军营建功立业,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国上下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2022年新年伊始,“奥密克戎”突袭津城,南开大学身处战疫前沿。疫情之下,南开学子积极作为、主动请战,组建党员团员突击队、争当社区志愿者、开展家教服务医护人员子女……积极投身抗疫工作的他们,展现了新时代南开人“小我融入大我”的勇毅担当。

  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南开大学重任在肩、初心不改。

  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制定实施《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学校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打出教育教学改革“组合拳”。

  学校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获批8个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大力推进“8+4+X”多样化特色化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为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学校每年增投自筹经费超亿元,构建与一流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奖助酬”资助体系,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群体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

  创新的热潮在南开园中持续涌动。学校通过政策支持、课程教育、实践平台、指导服务,不断厚培创新沃土。捧得“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摘金夺银……南开学子在“双创”中激发创新潜能。

  三年来,一批批青年学子在南开立下了鸿鹄之志,陶铸了“公能”品格,习得了报国本领。毕业后,他们奔赴五湖四海,在西部基层、在绿色军营、在科研院所、在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民族进步贡献智慧力量。

  争当“德业双馨”南开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强调,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

  三年来,南开大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着力构建新时代南开“大人才观”,持续打造德业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年来,学校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坚持师德师风常抓不懈,出台《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制定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严把人才引进和评聘考核政治关口并贯穿人才队伍建设各环节,坚持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2019年教师节期间,南开大学“百万大奖”奖励名师的消息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学校统筹设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两大教师奖励体系,年度奖金1000万元,嘉奖具有创新性和显示度教学科研成果的优秀教师及科研工作者,鼓励他们潜心教学、创新科研。

  2019年9月10日,学校颁发首届南开大学教育教学奖,叶嘉莹教授、顾沛教授首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2020年6月30日,学校首次颁发科学研究奖,罗宗强教授、周其林院士获得首届“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重大成就奖”。秉公尽能的“南开之师”铸就了百年南开的辉煌基业,受表彰的教师,就是传承弘扬南开优秀教风的最好诠释。

  三年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影响中国”年度教育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一批南开“大先生”不断涌现。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师。

  2019年6月,“南开三校长赴美引才”的消息在中国留学人员中间广为流传。如此“豪华阵容”的引才之旅,在南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彰显了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积极主动姿态引进海内外人才的创新作为。

  南开大学始终把人才强校作为第一战略。三年来,学校着力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持续推动打造高水平专家型教师队伍。

  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破除“五唯”倾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职工分类考核和职称聘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特区、双聘院士、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改革举措持续释放效能,南开国际人才论坛成果丰硕。

  2021年11月,院士增选的喜讯传来:南开大学卜显和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由南开大学推荐的兼职教授米夏埃尔•格雷策尔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三年来,南开大学入选和引进国家“四青”及以上人才92人。叶嘉莹获中国政府友谊奖,龚克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就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饶子和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陈军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庞代文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刘伟伟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唐梓洲教授获202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张晓丹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展思辉教授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和优秀中青年人才汇聚南开。

  展现“勇攀高峰”卓荦作为

  磁力搅拌器不停旋转,通风橱低声嗡鸣,纤尘不染的核磁室持续检测着实验材料……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一群身着白衣的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合成手性螺环配体,来实现精准不对称催化剂的合成。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开大学考察,在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周其林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员们一起继续攀登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科学高峰,他们攻克了一系列难关,收获了丰硕成果。

  2019年底,团队解决了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半个多世纪的科学难题,相关成果登上《科学》杂志。2020年初,周其林院士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获得2019年度唯一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如今,这支团队仍然在不对称催化领域里持续深耕,不断挑战新的高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南开人开拓创新、奋力登攀,更加坚定矢志一流、追求卓越、科研报国的信心与决心。

  三年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平台相继搭建。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优势,以“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大格局、大舞台”为统领,稳步推进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建设,获批设立病原体进化机制及致病机理研究创新引智基地,组建“新能源转化与存储”“细胞应答”和“中外文明”等交叉科学中心,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揭牌成立,医教研协同成果持续落地,南开-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相继揭牌。一系列重要的支撑平台陆续搭建,有力促进原始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三年来,一大批标志性科研成果陆续诞生。陈永胜教授团队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南开学者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陈悦教授团队研获抗脑胶质瘤原创候选新药,获批临床试验;南开多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

  三年来,人文社科成果斐然。学校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共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着力打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高地。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认定。哲学社会科学重磅系列学术著作付梓出版。2020年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5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库平台硕果累累。2020年,学校设立“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每年筹集1000万元经费,支持人文社科发展。

  三年来,冲击一流的学科布局更加清晰。学校明确“聚力登峰”“集群突破”“前沿交叉”的学科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传统与新兴结合、基础与应用结合,着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逐步形成“文理并重、医工协同、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学科布局,不断开创一流学科建设新局面。最新发布的ESI数据中,进入前1%的学科达到15个,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前2.5‱,材料科学进入前1‰。SCI和ESI论文篇均引用次数稳居全国高校第一。

  ……

  “当前,学校正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将加强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着力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努力书写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的优异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校党委书记杨庆山在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

  这三年,砥砺前行;这三年,步履铿锵;这三年,硕果累累。

  潮平风正扬帆进,凝心聚力向未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南开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强大的改革魄力、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加快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奋力谱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南开新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杨庆山出席巡视马克思主义学...
专家学者齐聚南开 共议新时代...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来校调研
学校召开院长部处长联席会推...
奇瑞控股集团一行来访
校领导为“南开大学廉洁文化...
南开大学与美国化学会出版部...
学校调研组赴浙江推进“中华...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