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爱国奋斗南开人】孙红文:勇挑重担,为南开环境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1-01-02 12:15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晓然 宋莹 摄影 宋莹)在南开园,有这样一位女科学家。

  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土壤专项的首席科学家。

  在一场研究生教育教学会议后,我们见到了这位英姿飒爽、目光坚定的女科学家——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孙红文教授。

  出了南开园,听说过孙红文的人也很多,主讲《环境化学》课程连续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线上一流课程,慕课资源在网上共享,累计学习人次超过5万,为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南开大学工作26载,她把“南开环境学科”挂在嘴边、放在心上,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学科。2020年12月23日,她站上了天津市劳动模范的领奖台,领取了这枚代表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不平凡成绩、彰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沉甸甸奖章。

  理想深植,爱国奉献守初心

  自高中起,孙红文一直在南开上学,博士毕业后便留在南开大学任教。

  谈起在南开学习的经历,她说:“当初在南开中学上学时,正赶上邓颖超先生来校视察,非常有幸亲耳聆听先生介绍周恩来总理的爱国之志。”南开的校训一直激励着孙红文成长,“从日寇毁校被迫南渡,在西南边陲刚毅坚卓、弦歌不辍;从北归复校艰难重建,到迎来新中国诞生建设新南开,这样的发展历程更让我坚定了选择南开的信念。”

  对于南开校训,孙红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南开建立在中华民族危难之中,它秉承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在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大师和南开先烈,造就了南开精神。”

  教育报国守初心。从中学时代起就受到南开精神感染和鼓励的孙红文,始终厚值南开情怀,将爱国奋斗、为国家做贡献作为自己事业发展考虑的第一要义。

  “我们必须要把环境学科的发展建设放在时代背景之中。”当谈及环境科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机遇时,孙红文如是说,“现阶段,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从单项介质治理到山水林田湖草协同建设,国家发展对环境科学这一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学科也因此迎来了机遇期和窗口期。我们更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让我校环境学科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

  锐意进取,走出一条南开式环境科学发展道路

  南开环境学科作为国家环境科学首批重点学科,一直跻身在国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列,现已建有1个发改委共建技术工程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技术工程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我们能有今天这些成就,是戴树桂等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奠定了环境学科的坚实基础。”孙红文说,“1973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南开大学化学系同年成立环境保护专业,几乎与世界同步;1983年成立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属国内综合性高校首个;1986年获得首批环境化学博士点;2000年,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国家首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凭借不等不靠的作风,即使条件困难,环境科学学院仍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发展中创造条件、解决困难的精神也成为了学院的宝贵财富。

  提及如何克服困难,孙红文表示,“南开环境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一代南开环科人战略性的眼光。在环境学科建设初期,学校领导便认识到解决环境学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于是在有效组合化学、生科、物理等理科相关学科基础上,充分发挥南开文理见长的优势,在90年代末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学科群,与其他人文学科例如经济、历史、哲学建立良好的学科交叉联盟;进入新世纪,学校又陆续发展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并获得国家首批生态学一级博士授权,让南开环境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十年,环境学科取得飞跃式发展。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项目入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通过本科教育国际认证。新增1个发改委地方共建技术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技术工程中心以及10余个科技部、教育部及天津市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研经费、SCI论文及授权发明专利翻倍增长,连续获得省部级特等奖及一等奖10项;4位教师连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保持了环境科学全国领先地位并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牢记嘱托,传递好爱国奋斗接力棒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充分肯定了南开百年“爱国奋斗”的育人传统和办学理念,强调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孙红文作为南开大学15位专家教师代表之一,有幸聆听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隔一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孙红文仍然倍感振奋。

  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承担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课程,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主讲的环境化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参编的《环境化学》及主编的配套教材《环境化学电子教案》连续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在做好专业教师工作的同时,孙红文积极投身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作出应有贡献。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孙红文作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一员,积极承担“形势与政策”授课任务,并以开学第一堂课、党课、导师有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现在的我也成为了部分师生心中的榜样,对于自己来说,更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各项工作,继承南开环境化学学科优势,将其发扬光大。”孙红文坦言。

  立德树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谈及对环境科学学院年轻教师的队伍建设,孙红文表示要将自己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贯彻于整个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之中。

  “目前学院围绕年轻教师正系统全面推进‘一人一策’的系统化建设,即45岁以下的老师要将自己教学科研的现状,对照国家和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求,研判国家和地方人才体系的指标,对标对本分析自己未来的发展,自主选择老一辈学科带头人作为自己的成长导师,由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带领年轻教师组成团队,接续发展。”

  “发动全院平台学科带头人在年轻教师培养中群策群力,主要有两个目标导向,一是可以让海外教师快速融入南开发展建设中来,另一个是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对待学生,孙红文也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入手,孙红文在注重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科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意志品格塑造,培养学生“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怀,教导师生及时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展,对周围形势、时事政治做好研判,对标国家和社会需要,完善学生自身的建设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好的科研平台。孙红文和环境学院老师带领学生瞄准国家污染防治重大科技需求,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基金重大、重点、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年科研经费过亿,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学院还建设有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和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0余个,每年召开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在疫情期间开设“环境健康”国际线上沙龙,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尽快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创造积极条件。

  “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为他们提供高的平台、宽的视野,为他们制定高的目标。每一个学生的水平,都代表着南开环境学科的水平,用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是对学科发展的负责。”孙红文说。

  采访结束后,孙红文又步履匆匆赶往下一站,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将小我融入到南开第二个百年建设目标中。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陈雨露参加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
南开大学代表参加世界中文大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
南开学者参加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
南开大学第三十一次学生代表...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
校领导率队赴重庆开展招生宣传
南开团队首次实现铜催化非活...
在津高校离退休工作调研座谈...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