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南开大学20名新兵入伍前的最后一课:汲取南开精神 树立报国之志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8-09-09 07:51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郝静秋 摄影 任永华)9月8日下午,在刚刚得知分兵去向后,南开大学20位新兵战士身着军装,怀揣着报国的热诚和对母校的不舍,先后前往学校思源堂、于方舟烈士墓、校父严范孙塑像、老校长张伯苓塑像、南开大学校钟、西南联大纪念碑、周恩来总理雕像等地,向各位南开先烈和先贤献花敬礼,完成入伍前最后一次南开爱国历史自我教育课程。

  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肯定了他们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行为,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在他们事迹的感召下,20名南开学子今年也纷纷响应号召,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在每个献花地点,新兵战士们依次讲解了每一处的重要意义及其背后先烈的事迹,让彼此在入伍前再次回忆起从南开大学历史中感受到的报国之志和青年热血,用身着军装的身姿来告慰南开先烈的英灵,让南开精神永远扎根在自己的青春心灵之上。

  “在我们眼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正面记述了西南联大的创建历史和校风校典,背面则记录着在抗日战争中从军的联大师生姓名,表现出西南联大全体师生对于抗战期间投笔从戎的1100多名师生的崇高敬意。这是西南联大价值观中‘爱国’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也将永载史册……”在大中路尽头,来自金融学院的2016级本科生、新兵战士温学斌面对西南联大纪念碑深情讲述道。

  听着他的生动解说,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新兵战士周京京心中感慨万千。“‘南开人’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无数伟人先辈用荣耀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大路。八十多年前,他们毁家抒难,拒绝偏安一隅,选择投笔从戎,以走向前线杀敌这样最直接的道路、最热血的方式报效祖国。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中国目前的发展形式依旧严峻。今日我们参军就是要效仿当年的联大学生,以热血报效祖国,以青春贡献国防事业。”

 
      在南开大学主楼的后广场,静静矗立着南开校钟。“校钟重达3000公斤,钟高1.937米,寓意师生员工要牢记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意寓南开被炸60周年。凝重古朴的校钟诉说着一段南开惨痛的历史,更彰显着南开人自强不息、愈挫愈勇、越难越开的奋斗精神。”来自计算机控制与工程学院的2017级本科生、新兵战士周欻说道,“这种‘越难越开’的精神,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军营,都将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一下午的时间里,新兵战士们从抗日战争中的幸存建筑思源堂到为了民族复兴英勇牺牲的津门烈士于方舟之墓,从一路筚路蓝缕、化缘南开一砖一瓦的老校长张伯苓的塑像到南开大学教父严范孙先生的塑像,从对数学充满热情的“微分几何学之父”陈省身先生的墓碑到南开大学的杰出校友、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雕像……无不深刻领略到百年南开的不易与艰辛,无不深切体会到南开各位先贤英杰的无私付出与卓越贡献。

 
      “今天这最后一课给我带来很大触动,我从南开先贤英烈的身上深深体会到了南开人独有的‘公能’品格。仰怀公能先贤志,陶铸百年南开魂。作为即将响应号召踏入军营的‘南开人’,我将汲取南开先贤精神,继承英烈遗志,在军营中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磨砺自我,突破自我,以南开为傲,为南开争光!”历史学院2016级本科生、新兵战士朱恒宇激动地说道。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新兵战士李瑞圆也坦言,“作为一名南开的学生,我感到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与担当。我是以‘南开人’的身份参军入伍的,今后在部队我会带着南开的精神为人处事,带着南开的品格拼搏奋斗,为自己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据了解,从9月10日起,南开大学今年的20名新兵将陆续从学校出发奔赴各地军营,涵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等。而在9月9日,南开大学将为战士们举行一场欢送仪式,激励他们苦练本领,报效祖国,为校争光。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