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21日 21版)
今年12月20日是《格林童话》出版200周年纪念日。格林兄弟生前生活过的德国城市哥廷根、卡塞尔和柏林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戏剧、音乐、展览、朗诵会、专题报告等与格林童话相关的文化活动,既是纪念,也是对格林童话的现代演绎。
目前,《格林童话》已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并在2005年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它不仅作为儿童读物长盛不衰,而且还在诸多影视作品和儿童玩具中找到新生。
“二战之后,格林童话十分流行,一度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载体,成为民族身份认同的标志物。”柏林洪堡大学格林书信研究处的弗里墨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时期出版的格林童话,其语言和插图都进行了“现代化”,原来的故事也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被调整。让童话符合时代受众的口味,是格林童话能够长久生存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处的哈尔茨女士称,格林童话已经成为传统和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对其缺少了解,甚至都无法跟别人交流沟通。孩子即使没有听过或读过格林童话,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童话人物形象的玩具,在学校还可能要会模仿童话中的情节。
洪堡大学与德国国家图书馆最近联合举办了“小红帽来自柏林”的展览,并邀请学者做格林童话来源、艺术价值、版本研究等方面的报告。
“好莱坞、迪士尼为格林童话的流传做了很大的贡献。”前来柏林参加格林童话报告会的瑞典格林童话插画家雷德女士介绍说。虽然瑞典与德国离得很近,但瑞典的格林童话并不是直接从德国传入,而是绕了一个大弯,从美国的好莱坞传到瑞典,然后才兴起了格林童话热潮,开始翻译介绍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第一部在全球取得巨大认同的童话集,是这个领域的先驱。”雷德认为,现在人们通过影视的方式认识童话故事和人物,但之后又会重新回归童话文本,因为文本所携带的语言美,是影视所无法呈现的。童话之所以在现代还能流行,是因为童话中的一些主题具有永恒性,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
在柏林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的阿尼纳·舒伯特对记者表示,童话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不仅故事内容,听父母读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温馨的事。此外,格林童话可以有很多层次的理解,适合儿童,也适合成年人,不同的人能从童话里找到不同的收获。例如小红帽,对儿童来说,是在半路开小差了;而对于更年长的人来说,小红帽也意味着人偏离了正道。如果顺着思考,还能得出很多不同的观点。
舒伯特来自格林兄弟生活过的黑森州。该州现在设有一条专门探访格林兄弟生平的旅游路线,在这条从美茵河到北海的多彩旅程中,可以了解格林兄弟的一生,并置身于童话般的迷人风光中。与走马观花的旅行不同的是,德国童话之路需要用心和时间去体会。
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现代戏剧也十分受欢迎。舒伯特曾经体验过一次在童话小屋里的童话戏剧演出。人物和布置都跟童话世界里一样,身临其境,童话故事就像在身边发生一样。
格林童话历经200年而长盛不衰,是文化,是产业,也是情感。
(本报柏林12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