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鲁德才:王允不懂宽厚包容
来源: 今晚报6月17日发稿时间:2014-06-18 14:05

  董卓专权,祸乱宫廷,王允巧设美人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挽救了汉家王朝。可是王允主导政权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或是由于偏执的政治洁癖,不懂得宽大包容和给出路的政策,没能团结改造董卓部属旧臣,结果葬送大好局面,也招致了杀身之祸。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述了两件事,很值得今人深思:一是董卓死后,西北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大头领一时惊慌失措,逃往陕西,曾派人至长安上表要求赦罪。主政的王允却说:“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拒绝给任何出路。其实当时首都没有一支强大的御林军由王允、吕布掌控,倘若有任何兵变,王、吕很难调出军队应对。即便是有军事力量在手,对于董卓的旧部也应采取先行稳住、再行整编的策略,防止其叛乱。这正如毛宗岗在《三国演义》夹批中所言:“先赦其罪,使散其兵,然后图之未为晚也。此是王允失算。”既然李傕等没有了退路,反叛则成了必然。李傕按照董卓谋士贾诩的建议,煽动西北军士,说“王允欲洗荡北方之人”,于是聚众十万杀奔长安,城内董卓余党与城外叛军呼应,长安失守。

  另一件是董卓死后尸首暴晒市衢。卓体胖,看尸军士竟以火置于肚脐中点灯,膏流满地,百姓路过者,莫不手掷其头,用脚踏其尸,好像如此才解心头之恨。孰料暴尸之日,蔡邕却伏其尸而哭,王允大怒,认为董卓伏诛,乃国家幸事,蔡邕不但不为国庆,反而哭贼,实属大逆不道,下令处死。蔡邕辩解说他“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众官都怜惜蔡邕之才而劝说王允,不听,终将蔡邕下狱缢死。

  蔡邕为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但在陈寿《三国志》中无传。从裴松之注《三国志·董卓传》引谢承《后汉书》、范晔《后汉书》、张璠《汉纪》以及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述中,可知汉灵帝时,蔡邕为中常侍程璜及其女婿阳球、五原太守王智先后陷害,被流放远边,为避追杀,又亡命江海十几年。董卓专权后,闻蔡邕名征召入朝。蔡邕初称病拒绝,董卓以灭九族相胁,蔡不得不接受任命。董卓确也重视蔡邕,不但委以重任,许多重大问题多向他请教。但蔡邕并非是董卓一党,在其任职期间,并不迎合董卓,没有同他沆瀣一气。

  按谢承《后汉书》所记,蔡邕“闻卓死,有叹惜之音”,范晔《后汉书》为“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司马光《资治通鉴》为“闻之惊叹”,到了《三国演义》,则改为“伏其尸而大哭”,蔡邕公开挑战王允的权威。我们不必考究“叹惜”、“有动于色”、“惊叹”、“伏尸大哭”哪个是真实的。即便蔡邕“伏尸大哭”,也是出于“一时知遇之感”,够不上叛国的罪行,不应夸大问题的性质。关羽华容道为报故旧厚恩而放走敌方首领曹操,倘若诸葛亮按当日签下的军令状,岂不早就宰了关羽?蔡邕的错误性质轻得多。何况凡事应尊重民意,不可自以为是。本来众官惜蔡邕之才,力救之,太傅马日磾更明确指出“若遽杀之,恐失民望”,但王允执意要杀,马愤而预言王允“岂能久乎”。

  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像王允这种政治极端者,常唯我是尊,不懂得团结、包容、宽厚,非此即彼,非是即非,讲不得半点妥协让步,到头来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中,办不成大事。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4-06/17/content_1118295.htm

编辑:聂际慈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贯彻落实《学位法》 以法制保...
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南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
南开大学2025年新年贺词
南开大学三项目获国家社科基...
南开大学五项目获批研究阐释...
校领导带队赴济南市新旧动能...
南开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
南开大学-中海油服学科建设暨...
南开大学与擘雅集团举行合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