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在先生的感召下:《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在南开》编后记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2-03-01 22:24

  《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在南开》编委会

  2019年10月19日,南开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一群中文系1982级学子登门拜望叶嘉莹先生。先生漫忆了四十载授业南开的过往,师生相谈甚欢。最后她满怀期冀地说:“你们出一本我在南开讲学的书给我吧。”此为本书的肇始。

  两度春秋转瞬即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一直努力完成先生的这份作业。作为为此组建的编辑团队,每个人付出很多的同时又收获了很多。也正因如此,当新书面世之际,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特别荣幸!

  出一本严肃的书不易,给所敬爱的前辈出书不易,给一位学富五车、名扬海内外的名师出书尤其不易。对编者而言,这是一次全新挑战,也是一个重大课题。

  第一是明确选稿标准颇费周折。作者中除叶先生本人外,最高龄者年近九旬,最年少者才刚二十出头。他们中有专攻中国古典诗词的学者、教授,有听叶先生诗词讲座入门并追随多年的“叶粉”,有“文革”后恢复高考入学的首批南开学子,有在叶先生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工作的助理、老师及由此毕业走出校门的硕士、博士。文稿视角不同,各具风格,差异很大,如何筛选没有捷径。第二是稿件增删修改困难重重。面对篇幅过长、题目雷同的文稿,该怎么改?由谁来改?改到什么程度为好?这些都要反复探讨。多篇文章经数位编辑修改润色,有的被压缩万字以上,也有的经剪裁修改如芙蓉出水面目一新。第三是划分篇章结构历经反复。最终受叶先生诗句的启发,以“客子初从海上来”“谁知散木有乡根”“师弟因缘逾骨肉”“弱德持身往不回”这四句来划分主要篇章,反映了先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教育,尤其是在南开四十多年的教学、研究、创作生涯,有助于让先生的生涯脉络、学术成就、人格魅力更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能完成这项并不轻松的“作业”,我们的力量来自作者及团队的使命感,也来自叶嘉莹先生。没有诸多作者满怀激情奋笔直书,出一本好书的愿望只是空中楼阁。《我与恩师叶嘉莹先生》《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叶嘉莹先生和我们》等出自南开大学中文系1977级、1978级学子之手的文章,记叙先生初到南开授课的风采,探究引发了新时期中国古典诗词热的原因。《我与姑母叶嘉莹先生》等文章,为了解先生身世及归根祖国、情系南开提供了翔实史料。《叶先生的立人之本是中华文化》《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传承》等文章,对叶先生毕生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做出专家解读。《祝寿歌》《望日莲》《在大师身边》《我做“叶粉”四十年——追随叶嘉莹先生学诗悟道记忆珍存》等文章,描述了在大师身边的观察与收获。序章诸文及附录《迦陵年表》《叶嘉莹著作版本目录》等,对介绍本书背景、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叶先生的成就大有助益。有缘先睹这些文章让人欣喜难抑,让人感受到作者、编者心心相通。使命感能凝聚“散沙”,也能激发潜能。2019年南开大学百年校庆,2020年《掬水月在手》文学纪录电影公映及同名书籍出版,2021年叶嘉莹先生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本书编辑出版可谓赶上好机遇。以南开大学中文系1982级同学为主体,其他年级校友助阵的编辑团队紧急启动。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就采用临时会议与网络办公相结合,先期经费尚未落实就边推进边落实,缺乏专业队伍就八方招贤、广撒“英雄帖”。按照主编沈立岩提出的“一定要把书编好”的要求,团队成员感受到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体会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滋味。每一篇稿件都来之不易,有的是付出辛苦“淘来”“挖来”;有的是捕捉精彩、描摹细节,力求图文并茂,臻于完善;有的是登门采访当事人并认真核对得来;有的是编者作者切磋修改,最终定稿。这些文章或有新视角,或讲新故事,或填补新空白,为本书增色,也让我们感到付出有所值,对读者有价值。最让人感动也最受鼓舞的是来自叶先生的关怀和指导。年近百岁高龄的叶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这是晚辈学子之福。2020年夏,我们首次把十多篇文稿呈给叶先生,先生逐篇审阅,提出她的标准:“要言之有物”“要有真情实感”“要朴实无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些标准被运用于本书文稿编辑过程中。经过数月紧张工作,我们把对新书设计的一些想法连同书名呈给叶先生,很快得到她的回复:“书名挺好,简单明了。封面风格朴素淡雅一些……”2021年春节后,我们将所有文稿分批呈叶先生审阅。先生对有些文章中所引用诗词的错误给予了纠正,对有的诗句平仄不当给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对有的文章还做了批注。如批注《“跑野马”之境——在南开聆听叶嘉莹先生古典诗词讲座札记》:“写得好,此一篇文稿全然不需改动一字!”;批注《温哥华来客和穿裙子的“士”——读听迦陵三十年,写于叶著六种出版之际》:“此文论述较全面而深入,可喜也。”看到先生的手书批语,团队成员如沐春风。先生还专为各章节题词,令我们特别感动!

  本书编辑出版工作得到南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项目进展被列入《南开校友总会2020年大事记》,并得到南开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大力支持。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詹先华会长给予热心支持和指导帮助,南开大学扬州校友会会长、天津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梅传正闻讯后慨然出资支持出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1978级校友张卫也给我们多方支持和指导,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此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刘国辉社长及社科学术分社曾辉社长等的鼎力相助,让本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和读者见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无私支持,我们在此深表感谢!因篇幅所限,诸多作者的相关文章未能应收尽收,还望见谅。我们企盼本书成为“引玉之砖”,书中难免存在的疏漏或谬误处也望方家指正!

  “叶嘉莹热”已成为当代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从当年先生来南开讲学开始,迄今仍在从教育到文化等领域影响和惠及海内外自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呀呀学诗的孩童……正如央视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给予叶先生的颁奖词——“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愿叶嘉莹先生致力一生、浸润灵魂的中华诗教传承之灯点亮更多人的心灵,让经典永流传的诗句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