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结束北戴河休养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张新星教授(右一)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实验。 记者 姜宝成 摄
8月,本年度的北戴河暑期休假活动如期举行。其中,38岁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张新星受邀参加。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代表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今年休假活动的主题是“建功新时代”。
参加休假活动后,张新星便马不停蹄回到学校,带领研究生争分夺秒利用暑假继续“充电”蓄力、跑出科研“加速度”。近日,记者采访张新星时,他正指导其团队学生使用自研质谱技术开展微液滴化学和气液界面化学的研究。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毕业时已发表40多篇论文……如此闪亮的履历,为何不选择留在国外而是归国来南开大学任教?面对记者提问,张新星说:“我想开辟一个与我之前研究截然不同的新领域,做国家需要的科研。”
张新星归国后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致力于气液界面质谱分析和相关质谱仪器开发,以及微液滴化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至今已在《美国化学会志》(简称JACS)等国际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张新星介绍,微液滴通过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将常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100到100万倍,可大大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并能显著降低能耗,在日用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科学、化学分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微液滴化学这一前沿领域,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近年国家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大有起色。我回国后除了自己实验室的本职工作之外,也帮助了多所高校课题组设计、指导实验,如今我国在此领域至少已实现与国际领先水平‘并跑’。”他说。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张新星团队的博士研究生朱乘慧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创办了天津微液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课题组的核心技术,研制开发了离子源、声学、微液滴等领域的科研设备。其中,核心技术产品是拥有十万倍气液界面选择性的场致液滴电离—质谱装置,目前已被国内多家高校及研究所的实验室订购,为更广泛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准确、高效的解决方案。此外,团队还开发了尺寸和频率精确可调的微液滴发生装置、可隔空悬浮操控物体的相控阵声镊装置等。
在张新星的办公室里,一张“向前!向前!!向前!!!”的标语十分显眼。“每次抬头看到,都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展望未来,张新星表示,将在质谱、气液界面化学及微液滴化学领域继续深耕,不仅要将其中原理彻底搞清楚,还要使部分反应实现公斤级的放大生产。
除了做好一名科学家,教学的工作也是张新星十分看重的。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将面向全院本科生讲授《结构化学》,眼下他也在精心备课。“这门课涉及量子力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要讲清楚、让学生肯听且听懂很不容易。所以需要换位思考、以学生视角设计教学。”张新星说。
身居此次休假专家之列,张新星说:“受邀参加休假活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心,令我倍感温暖。我将把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奋斗,求真实干、励志报国,建功新时代。”
(记者 姜凝 记者 姜宝成 摄)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08/22/content_143086_254235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