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感,近日,南开大学金融学院踏浪金帆“师生四同”社会实践团在副院长李泽广教授的带领下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先后参与政企金融座谈会、走访龙头企业,以“调研+对话”的模式,探寻金融服务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循环经济、新工艺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实践路径,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探访生命健康产业:感受政策与产业的融合动能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首站聚焦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先后探访新规划展馆、生命科学园及生物制造产业园,深入了解区域产业发展与金融赋能的结合点。

实践团首站聚焦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生命健康产业。
在招商和投资促进局负责同志的引导下,实践团系统调研了北戴河新区以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态文旅三大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产业布局,并深入了解了其依托京津冀区位优势与立体化交通网络所形成的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实地探访生命科学园,团队重点调研了北京化工大学海洋生物产业检测平台、潘纳茜国际诊疗中心等标杆项目,观察到七个产业化项目运营达效的情况,深刻感受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为研究金融如何支撑产业集聚积累了素材。
政企校金融座谈:共话实体经济服务之道
7月17日下午,实践团参与由秦皇岛市政府组织的“金融会诊”座谈会,与农行、建行、秦皇岛银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代表围坐交流,政企校三方共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果与痛点。

“金融会诊”座谈会现场。
实践团从座谈中了解到,当地金融机构各有侧重:农行秦皇岛分行累计为新能源汽车、粮油加工企业投放贷款超50亿元,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并提供低至1.75%的利率;秦皇岛银行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制造业贷款占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科技金融贷款达136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占比50%;人保财险2024年支付赔款13.25亿元,还探索“保险+科技”模式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研发中断险等。在座谈会研讨环节,秦皇岛市政府分管领导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师生团队围绕如何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特色金融产品创新”等议题开展深度对话。
走进先进制造企业:解码产融共生实践
实践团先后走访康泰医学、爱迪特、河北科力等先进制造企业,实地探寻实体企业与金融的共生之道。
在康泰医学,实践团了解到这家深耕医疗设备领域三十余年的企业,上市后借助资本市场完成3次技术升级,研发人员扩至700余人,自主知识产权达130余项。
从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实践团发现该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构建系统性资源调配体系,形成"技术硬实力+金融软实力"的协同发展格局。利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节省跨境业务成本超300万元,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为国际化布局提供稳健财务支撑;成功发行可转债,在资本市场波动前融资实现“低成本输血”,为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注入持续动能;探索“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降低资金占用。同时,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实现80%零部件自研自产,既降本又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奠定基础。

实践团参观康泰医学。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走进爱迪特与河北科力。在爱迪特,实践团看到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应用成果,了解到企业上市后将资金投向产能升级与研发教育,构建“技术—市场—人才”联动生态,并通过渠道管理将市场波动影响控制在10%-11%。在河北科力,实践团参观了为多个品牌配套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得知企业凭借近百项专利技术进入全球供应体系,正通过上市融资推进新产能建设,在“产能突围”与“风险管控”中寻求平衡。
实践团从两家企业的实践中认识到,先进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硬实力”与“生态软实力”的结合,而金融正是串联研发、产能、市场的关键纽带。

实践团走进爱迪特与河北科力。
聚焦龙头与循环经济:探寻产业链金融创新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探访中信戴卡与信宝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产业链金融与绿色金融实践。
中信戴卡自2017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供应商,2024年其铝制轮毂产品覆盖全球约33%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占率约50%,稳居行业首位。在这家全球汽车轮毂龙头企业,实践团看到其依托“产业为本、金融为用”路径,通过多元融资构建稳健资金链,借助金融精益管控提升资金效率,形成了国内国外产业链紧密合作的联动网络,支撑起30个全球生产基地、年产能6000万件铝车轮的规模。在其“灯塔工厂”,团队成员系统观察了智能装备集群的协同运作机制: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各个工序无人化操作,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对设备故障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响应,绿色能源系统的集成应用使单位能耗显著降低。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深刻认识到,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现代工业体系,增强了团队成员对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战略自信与使命担当。
随后,实践团在信宝资源循环科技公司了解到,企业以再生铝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依托3865万元银行融资及政策扶持实现良好发展。当前再生铝市场供不应求,其战略合作伙伴与下游客户中信戴卡拟强化股权合作等方式深化产业链协同。实践团还就绿色金融政策落地、企业上市路径等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金融对生产线升级和技术研发的支持细节。
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中,实践团对关键产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及金融机构的深度交流,实践团不仅掌握了相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深刻感受到了区域经济新质生产力板块所蕴含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实践团成员也深刻体会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重要意义。此次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为师生提供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宝贵机会。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对话,师生们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专业学生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实践不仅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更激发了同学们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的热情。
(李泽广、王雷贺)
原文链接:南开大学实践团探索秦皇岛实体经济赋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