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天津休闲文化内涵特征解读与创新路径解析
来源: 天津日报2025年7月28日第10版发稿时间:2025-08-07 01:01

石培华

  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休闲文化是津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精神气质标志,研究天津休闲文化体系对挖掘天津休闲魅力价值、推进休闲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是生活的艺术,休闲文化是内涵非常丰富而边界相对模糊的概念,一般是指人类通过休闲活动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语言风格、审美情趣、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总和,是人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社会文明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的新兴文化,是一座城市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结晶,是城市的人间烟火和生活哲学。当今人类社会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幸福感与吸引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催生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创造力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人文环境,可以激发幸福生产力。

  天津是一座典型的休闲城市,天津幽默风趣、乐观豁达的城市性格,休闲舒适、从容自在的生活态度,勇于首创、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心胸格局等,共同构成了天津独具魅力的休闲文化基因。

  一、休闲文化的内涵形态

  天津休闲文化的内涵形态主要有九个方面。

  一是天生自带和刻入基因的城市休闲气质。天津文化天生充满渗透到血脉和骨子里的休闲基因和文化特质,随处体现松弛快乐的城市气质,独特的天津方言浸润着一种幽默的休闲乐活气质,处处彰显“天天乐道、津津有味”的城市休闲魅力。

  二是诙谐幽默的生活态度和松弛的休闲生活方式。天津人具有“豁达洒脱”的生活态度,经历近代以来的风云变幻,天津人具有一种乐观向上、随遇而安的精神,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以轻松的态度应对,使天津呈现出鲜明的“松弛感”,展现出特有的“慢生活”,形成充满魅力的津派休闲方式和生活美学。

  三是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休闲空间和诗意休闲场景。天津有历史街区都市休闲、滨海休闲、生态休闲、乡村休闲、江河湿地休闲等不同诗意休闲场景,五大道、意风区小洋楼里的特色咖啡馆,穿城而过的海河、两岸风格各异的建筑,浓浓烟火气的西北角煎饼摊,可以“Citywalk”(城市漫步)的海河风景线,令人开怀大笑的相声茶馆,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带来的松弛感,享受悠闲的时光。

  四是“相声之都、戏曲之都、音乐之都”的津派艺术气质和独特休闲韵味。天津是中国北方文化艺术的主要发祥地、现代戏剧的发源地和“音乐之都”,《歌唱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音乐经典先后传唱于天津,特别是相声更成为天津幽默松弛的城市休闲文化名片。

  五是浸润在“美食之都”中的独特休闲味道。天津是退海之地,处于九河下梢,因靠河近海、水域宽阔,所以水产丰富,鱼、虾、蟹、蚌应有尽有,在此环境下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津菜,更创造了天津包子、煎饼果子、天津麻花、耳朵眼炸糕等特色食品,享誉全国的美食成为天津独特的休闲味道。

  六是独具魅力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休闲活动。天津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57项(含国家级)、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0余项,有丰富多彩的民俗和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七是丰富独特的休闲产品和休闲产业。天津有丰富的极具休闲文化韵味和价值的产品或产业,如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糖画、海鸥手表、老美华鞋服等休闲产品或产业。

  八是“运动之都”的历史基因与现代休闲时尚。张伯苓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发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篮球赛、第一支足球队均诞生于天津,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诸多奥运冠军都出生于天津。

  九是河海交汇、海陆枢纽和京都门户的休闲格局。天津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中国北方最大港口城市、京畿门户和出海口,具有河海通津到我家、海陆枢纽达世界的休闲大格局。

  二、休闲文化的突出特点

  天津休闲文化有七个突出特点。

  一是中西合璧。天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既有五大道、意风区等万国建筑和风情空间场景,又有古文化街、杨柳青古镇等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空间场景。

  二是古今交融。天津城市的古今交融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相结合的产物。将庙宇等中式传统建筑与近代西式建筑、现代建筑融合的建筑艺术,以及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发展等,都具有鲜明的古今交融的特点,文化也因此更加多元、包容和活跃。

  三是山河海汇。东临渤海,北靠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脉,天津是九河下梢之地,海河等多条河流在此汇合,境内有两条运河,山、河、海在天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影响了天津的城市文化和气质。

  四是幽默欢乐。天津是中国相声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天津方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天津人乐观向上、幽默诙谐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天津城市的“哏都”气质,幽默松弛的生活态度与语言魅力,涵养了天津城市的休闲气质。

  五是雅俗共赏。天津城市文化艺术的雅俗共赏体现了天津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天津不仅是相声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京韵大鼓、快板等通俗艺术形式的形成地,还是歌剧、交响乐等诸多高雅艺术的聚集地,天津的休闲文化,既充满烟火气,也蕴含书香气。

  六是城乡融合。天津既充满世界级大都市的都市休闲魅力和各类空间场景,也具有丰富的乡村田园形态和休闲场景,城乡相融完美共生。

  七是蓝绿生态。天津是滨海城市,海洋休闲资源独特丰富,是海洋生态与海洋文化的融合体,又有700多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它们共同构筑了天津的蓝绿生态优势。

  三、休闲文化的创新路径

  天津建设休闲都市,可以从九个方面探索创新路径。

  一是打响天津城市休闲品牌,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着力打造城市魅力核心区与休闲王牌地标。

  二是凸显“五都五韵”城市特色,释放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生产力”。加强天津相声、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保护传承,扶持相声茶馆等特色业态,彰显“相声之都、戏曲之都、音乐之都、美食之都、运动之都”的特色韵味和时代韵味。

  三是率先建设“旅居城市”和“漫游城市”,以新的方式凸显城市独特魅力。拥抱“旅居时代”,系统推进漫游城市和旅居城市建设,打响“住天津,游北京;住天津,游京津冀;住天津,游华北”的旅居城市形象。

  四是服务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行动,创新打响天津特色海洋休闲品牌。打造“风云海岸、奇幻海洋”独特品牌和系列特色海洋休闲业态。

  五是加快推进天津打造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力打造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带,发展都市创意体验休闲农业。

  六是整合优势休闲要素资源,加快构建现代休闲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天津休闲要素和魅力的挖掘利用与转化工程,构建“休闲+”“+休闲”的现代休闲产业体系。

  七是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天津休闲消费增长点。打造一批夜间消费示范街区和集聚区,营造特色都市夜游体验,打造乡村夜间休闲新空间。

  八是打开文旅“时间开关”,打造“生日之都、节会之都、时光之城”。天津是我国唯一拥有确切生日的城市,也是新中国第一块手表诞生地。打响天津“生日之都”品牌,挖掘“生日之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打造“时光之城”,定制纪念手表等,使天津成为全球生日产品创意中心。

  九是抓住上合峰会机遇,全面彰显天津休闲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天津的城市地标和国际化场景营造浓郁氛围。将峰会新闻传播点、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情感连接点与天津文旅吸引点有机结合,特别是以海河为背景,以海河夜色和“桥见海河”为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休闲标志性场景。充分挖掘天津非遗文化特色,设计推出系列纪念品,打造津派文化特色文创产品。

  天津休闲文化基因独特,需要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弘扬。要深层次剖解梳理天津的文化基因,建设天津休闲文化基因谱系。要进一步加强天津休闲文化理论研究,构建休闲文化理论框架,阐明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幸福中国”建设中的作用。要系统推进实施天津休闲文化价值挖掘和利用工程,从休闲视角赋能天津现代化建设,形成可推广的理论成果。要用世界眼光比较和借鉴,打造独具魅力的津派休闲文化,建设独具“津味”的国际休闲都市。

  【作者为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本文为2025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津派文化研究专项“天津休闲文化体系与休闲都市建设研究”(课题编号:TJJWZD09-01)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07/28/content_143096_2450793.htm

编辑:刘喆萱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 2025 年国际前沿小...
2025国际货币论坛在京举办 聚...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庞代文...
南开大学“地球科学”学科新...
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一行来校...
南开团队获“创客中国”机器...
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孔子学院承...
中译本《日本哲学资料集》出版
范曾先生著作韩文版在韩国出版
南开大学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