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掬水月在手》日文版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首发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8-25 22:19

诗心中外相通 共筑文明互鉴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闫晓铮)8月20日,“诗心历世博,四海皆有诗”叶嘉莹先生文学纪录电影同名书籍《掬水月在手》的日文版首发仪式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例外主题日”举行。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代总领事方炜,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管理部副部长章书靖,例外服饰创始人、行人文化董事长毛继鸿出席仪式。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主持仪式。南开大学文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出版委员会、日本七月社、日本世博协会国际局的相关负责人及2027年贝尔格莱德世博会国际参展方等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

  活动以中国古典诗词回应世博会主题“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旨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与文明对话,展现中国古典诗词跨越文化的感召力及映照当下、面向未来的生命力。

  方炜在致辞中表示,活动日的主题“经纬共生”恰是中日关系的生动写照,两国文化相互交织,定能和谐共生。世博会中国馆政府总代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李庆霜通过视频致辞强调,中国馆镌刻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也跃动着新时代的创新风采,自开馆以来游客已突破120万人次,成为大阪世博园中一道靓丽的中国风景。毛继鸿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滋养,他认为,真正的时尚是文化自信的延伸,真正的设计是精神内核的当代转译。

  吴浩、李锡龙、西村笃分别致辞,回顾了《掬水月在手》日文版出版的缘起与历程。吴浩指出,见证《掬水月在手》日文版出版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叶嘉莹先生的告慰,践行先生的期许,为中日邦交与文化交流共同努力。李锡龙强调,“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完美地契合叶先生解诗学的境界。叶嘉莹先生对诗词的讲解,使得中国古典诗词打破了古今、中外的壁垒,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间隔,令读者如沐春风,在与古人对话中看到自己生命隐含的精神力量。西村笃介绍,该书日文版得以出版的渊源始自已故日本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井上靖,井上靖长期致力于通过文学促进两国交流,希望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桥梁,深化中日交流。毛继鸿、李锡龙、西村笃互赠书籍,表达文化出版领域深度合作的共同愿景。

  《掬水月在手》日文版的发行,既是对叶嘉莹先生“诗教人生”的致敬,也是“四海皆有诗”理念的生动实践。2020年,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在国内上映,同名书籍同步出版。电影特邀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以杜甫《秋兴八首》为蓝本,融合雅乐与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早在20世纪70年代,叶嘉莹先生于美国结识日本汉学“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吉川幸次郎先生,并有诗词唱和。1984年秋,叶嘉莹先生应日本汉学家冈村繁教授邀请,赴国立九州大学讲学。2022年11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年之际,国际儒学联合会在东京举办《掬水月在手》(日文字幕版)观影会,并于早稻田大学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引起日本观众广泛反响。为向日本友人更好地介绍叶嘉莹先的诗词人生与诗教思想,国际儒学联合会支持《掬水月在手》图书日译工作,经外研社统筹,南京大学王晓白教授精心翻译、打磨三年,旨在让更多日本读者有机会经由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深邃意境与永恒价值。叶嘉莹先生在《〈日本汉诗话集成〉序》中曾言“夫治学者眼界须大,胸次宜广,方今世界交流之便远过古时,而中外学术之融汇互通,乃为大势之所趋。”《掬水月在手》日文版的发行,正顺应了这一时代大势。

  据了解,此次首发仪式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指导、南开大学与例外服饰联合主办,行人文化、活字文化、日本七月社等单位共同推动,是中国馆“例外主题日”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注入了来自中国的诗意。

编辑:周冰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答...
南开大学(天津市)卓越工程...
南开大学与宁德时代共探产学...
“催化科学学科交叉前沿”美...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张文忠...
2025年天津市青少年暑期科学...
南开大学代表队世界机器人公...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
《掬水月在手》日文版于大阪...
产业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