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百年南开 春华秋实
来源: 天津日报2019年10月17日1版发稿时间:2019-10-20 19:17

  ── 写在南开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汪伟 姜凝

  今天,南开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十秩春秋桃李芬芳,百年南开再续华章。

  昨天,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花团锦簇,彩旗招展。建校百年倒计时牌显示倒计时1天,大中路上、老校钟旁、石先楼前、马蹄湖畔,先期返校的校友们互致问候、共叙情怀。海冰楼里正在举办“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纪念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展览”,各界校友在这里抚今追昔,流连忘返,开展两天参观者超过3000人次。

  百年名校 爱国铸魂

  百载风雨,时光荏苒;十秩春秋,薪火相传。诞生于“五四”运动时代大潮中的南开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名校,已经走过了一百年不平凡的历程。百年南开历史,是跨越时空的壮阔历程,是逐梦前行的绚丽画卷,承载着中国大学的初心与梦想,记录着中国大学的苦难与荣光,见证了中国大学的奋斗与辉煌。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视察时指出,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并勉励师生们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是对南开大学一百年发展历程的高度评价,更是对南开未来发展的希望和鞭策。

  一所百年名校,一座青春学府。从南开洼奠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到八里台“知中国,服务中国”;从日寇毁校到被迫南渡,在西南边陲刚毅坚卓、弦歌不辍;从北归复校艰难重建,到迎来新中国诞生建设新南开;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探索培育英才;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科教兴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建“双一流”高校,南开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相连,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偕行。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向南开学子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2019年8月25日,南开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重温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现场4000余名新生言语铿锵──“是!”“爱!”“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一百年来,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拼搏、创造积累,培养了一种充满朝气、面向未来的青春精神,走出了一条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爱国道路。2017年9月,8名南开学子携笔从戎、应征入伍。奔赴军营前夕,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有志从军报国、献身强军实践的坚定决心和无悔选择。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他们“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的志向和激情。如今,两年过去了,8名学子在火热军营里淬炼成钢,他们对南开大学的爱国精神和“公能”品格有了进一步感悟,也激励着更多的南开学子爱国奋斗。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加快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南开答卷!

  知中国 服务中国

  在建校百年展览大厅,曾在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工作过的张政朴先生正和老校友们一同参观展览。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段段言简意丰的校史介绍,让老校友们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回到了往日的岁月。张政朴感慨地对记者说:“南开创校校长张伯苓先生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办学宗旨,‘公能’教育并举,激励了一代代南开人为国家科研事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为自己是南开人而荣耀。”

  传承,是对“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宗旨的代代弘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杨石先教授响应“勇于承担国家任务”的号召,毅然放弃深耕几十年的药物化学研究,转入农药化学等国家迫切需要的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曾做过杨石先科研助手的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牢记恩师“化学要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学术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嘱托,始终把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发研究与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领衔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就展。

  南开大学从百年校训入手,实施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载体,把校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实践中,使之内化为面向新时代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成才报国的自觉行动,努力培养胸怀宽广、底蕴深厚、勤勉务实、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今年暑期,在“共和国摇篮──全国苏区大巡礼”社会实践中,由150余名南开学子组成的12支分队分赴中央、川陕、鄂豫皖、陕甘、湘鄂川黔、湘赣、湘鄂赣、湘鄂西等苏区和井冈山、遵义等革命圣地,累计时长70余天,总行程超过1.3万公里。在实践活动中,青年学子认真学习苏区历史,领悟传承苏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积累教学素材。新的学期,他们将以此行收获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录制主题微课、开展校内外宣讲等,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新南开 新百年

  10月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南开大学“‘起’智时代──国内最先进的起重机自动控制及安全监测系统”和“神索:划时代的组织工程神经导管”两个项目双获金奖,创造南开大学和天津市参赛以来最好成绩,为百年南开献上一份厚礼。

  南开园流行这样一句话──“做学问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瞄准国家需求、追踪世界前沿;“立地”,就是紧贴中国实际、服务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南开师生在科研中既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又要夯实基础研究,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出一流成果、攀世界高峰、强中国脊梁。

  2008年至2017年,南开大学SCI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13069篇,累计被引用次数246598次,被引用次数排名第16位;篇均被引用次数18.87次,在全国累计被引用次数较多的高校中位居首位。

  “过去十年中,这所高校的声望在持续增长。根据科学文献索引显示,来自南开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发表了12564次,并且被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引用210847次。”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在今年10月4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表述。

  南开大学的学者团队正是该校学术成就的基石。2018年,曹雪涛院士团队、饶子和院士团队、陈永胜教授团队等相继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张伟平院士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报》;陈军院士团队在先进电池材料领域、陈悦教授在原创抗癌新药领域获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据统计,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中有21名来自南开,近五年来入选者数量呈现递增趋势。

  面向未来,南开大学紧抓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优化学科布局,广聚高端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公能”教育,加强科研创新,打造高端智库,扩大国际交流,繁荣校园文化,并实施以“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为核心的“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南开开启新百年。南开大学将继续弘扬南开精神,在建设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脚步铿锵!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