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稳态经济学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29日第2版发稿时间:2019-04-07 16:43

  作为对传统经济学的反思,稳态经济学在承认资源绝对稀缺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一种可持续的全新经济发展范式,为深化传统经济学研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有益思考与借鉴。

  打破经济“无限增长论”

  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1973年,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在借鉴西方古典经济学家静态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正式发表了《走向稳态经济》文集。这标志着现代稳态经济学的形成。稳态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绝对稀缺决定了经济不可能无限增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表示,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可以相互替代,因此即便人造资本的增加可能要以自然资本的减少为代价,但只要资本总和增加就可以实现经济的无限增长。但稳态经济学提出,虽然并非所有自然资本均不可替代,但部分关键自然资本如环境容量等,是无法替代的。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茵谈道,稳态经济学将经济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稳态经济学认为,随着人口增长、财富扩张和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生态约束将会逐渐显现,因此限制财富和人口的线性增长在生态上具有合理性。生产和消费的物质流通量需要基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标准而实现最小化,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从注重生产、增长和数量到注重保护、稳定和质量的转变。

  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看来,稳态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规模应当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二是经济活动要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代际公平;三是经济活动要兼顾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的利益;四是应当通过转变价值理念,让人类从追求物质财富转向重视维护生态系统功能。

  夯实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作为对传统经济学的反思,稳态经济学可以为探索自然资本稀缺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诸大建告诉记者,与18世纪工业化运动初始时期相比,在当今社会,人与人造资本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而自然资本的稀缺性日益凸显,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变量。这样一种将自然资本视为限制性因素的经济理论,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诸大建认为,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人均自然资本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开始就受到自身自然资本条件的约束。另一方面,在世界工业化早期,自然资本先天不足的国家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获取其他国家自然资本,来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全球自然资本普遍稀缺的情况下,从外部世界获得自然资本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因此,诸大建认为,对自然资本稀缺性缺少关注的新古典经济学,对于解决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是无能为力的,而建立在自然资本稀缺性基础上的稳态经济学,则可以为中国探讨绿色发展理论和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工具。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红贵看来,稳态经济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稳态经济学提出,生态系统包含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开放的子系统。第二,稳态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们应以恰当的方式运用自然生态财富,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健康与持久,在物质规模一定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福利最大化。第三,稳态经济学强调,只有在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许可的限度内,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应该反过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理论体系尚需完善

  稳态经济学虽然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但目前仍有不少理论瓶颈亟待突破。钟茂初认为,稳态经济学虽然提出了其基本的理论前提和假设,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政策主张。“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如何引导人类社会成员自觉地从‘增长至上’的思维范式,有条不紊、不可逆转地向‘稳态经济’思维范式过渡。”

  在高红贵看来,人们在经济发展成熟后,会进一步追求可持续发展,但是在起步阶段,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依靠自然资源的消耗。而稳态经济学除了面临理论体系不够完整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还存在着潜在的反消费主义与反技术万能的倾向。因此,稳态经济学在如何成为社会全体成员共识方面,还面临巨大挑战。诸大建认为,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存在着替代性和互补性交叉的关系,由于自然资本种类众多,因而需要进一步明确人造资本对于自然资本的可替代程度,进而更深入了解自然资本在多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  黄亚楠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杨庆山出席巡视马克思主义学...
专家学者齐聚南开 共议新时代...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来校调研
学校召开院长部处长联席会推...
奇瑞控股集团一行来访
校领导为“南开大学廉洁文化...
南开大学与美国化学会出版部...
学校调研组赴浙江推进“中华...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