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追怀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
来源: 人民网发稿时间:2007-07-09 11:11

  在美国被疑为共产党员,在国内被诬为“美国特务” ……我坚信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何炳林

 

 

 

 

  人民网记者 陈杰

  7月8日,天津沉痛送别我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开大学教授何炳林。

  何炳林生前工作过的“蒙民伟楼”悼念的花篮如潮。他生病的妻子、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茹玉从医院乘坐“120”急救车,由儿子陪伴回到何炳林的办公室。在家中,这对伉俪院士的书桌多少年紧紧挨在一起。

  办公室的书桌抽屉里存有何炳林生前批阅过一封学生来信。他的弟子说,何先生凡学生来信每件必复,高龄之年还到邮局亲自寄出,我们将回信从国内带到国外,从一座城市保存到另一城市。

  不知这封回信先生是否来得及发出?那位学生是否如期收到?

  7月4日晨,何炳林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

  30年默默无闻的重大功绩……一个不爱国的学生,培养了做什么用?

  何先生淡泊名利,但有一个奖,他一生非常看重,他的学术秘书傅国旗说,这就是国防科工委1988年颁发的“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

  这个奖公开了何炳林30年默默无闻的重大功绩。1951年底,何炳林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立即准备回到新中国,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回国计划被美国政府阻止。在滞留美国期间,何炳林考虑到中国是农业大国,一度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农药。后来考虑到新中国必将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于是将研究方向转为离子交换树脂。

  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我父母约十几位中国留美同学联名致信周恩来总理,强烈要求回国。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经过外交努力,他们满怀报效祖国之心,放弃了在美国升职加薪、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956年2月返回祖国”,何炳林的长子何振民追忆。

  回到南开大学,何炳林立即着手组建高分子化学学科,仅仅两年,他成功地合成出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主要离子交换树脂品种,包括用于从贫铀矿提取原子弹原料铀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958年,第二机械工业部资助400万元,何炳林在南开大学主持建立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工厂,开创了我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该厂主要产品专供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

  何炳林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8那年颁奖,才揭开了何先生30年前幕后的秘密”,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史作清教授说,“这也是何先生回国后的第一个大的贡献。”“十年浩劫”结束后的1979年,何炳林申请入党,史作清作为入党介绍人之一,曾与先生长谈。何炳林说,我冒着风险回国,曾被美国移民局怀疑为共产党员。“文革”期间,在国内被诬为“美国特务”,精神和肉体承受了种种屈辱和摧残。但我坚信,回国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2005新年,何炳林、陈茹玉夫妇作出一个决定:将多年积攒的各类奖金40万元,分别在他们曾任所长的高分子所和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设立奖学基金,资助“爱国、功课好、家境贫寒”的学生。其中“爱国”是第一标准。 

  应用成果之多学界少见……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应用,文章有多大价值?

  何炳林被一位英国教授称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他率领南开大学化工厂把离子交换树脂民用生产技术普及推广到全国,全国所有大的树脂生产企业都到南开大学学习,何炳林公开、无偿地提供技术。我国高分子化学领域大部分技术是引进的,唯有离子交换树脂是自主完成的,高分子所副所长史林启介绍,目前有的外资企业把中国的产品“贴牌”销往国外。何炳林的几代学生感叹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执著追求和高远的目光,当十年动乱过后,学人们还在擦拭伤痕,何炳林已经网罗人才、集结队伍,早起步建设高分子化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走在全国高校的前面。“南开化学”名扬国内外, “他是泰斗之一,中国的高分子化学不能没有何炳林”,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说。

  直到病危时刻,何炳林头脑清晰,依然念念不忘高分子所,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真像是他的两个“儿子”,运足气力向看望他的老师询问,眼眶浸满泪水。何炳林一生重要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他总计的学术论文至少在800篇以上,其应用成果之多,更是学界少见。

  1956年至1960年间,何炳林在世界上首次制备出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树脂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后来捷克科学家发表了类似的成果。大孔树脂的发现,增加了离子交换树脂新品种,如水处理必需的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占领了80%以上的国内市场。氨基磷酸型螯合树脂,用于离子交换膜法制碱,产生了我国氯碱工业的一场革命。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解决了我国电镀行业对环境严重危害的难题。随后,何炳林带领的团队又将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扩展到有机工业领域,针对链霉素的提纯研制的弱碱树脂,使我国链霉素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使我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链霉素出口国,脱色树脂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甜菊糖生产国和出口国,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袁直一一历数。

  何先生的选题都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比例相当高,何炳林招收的第一个博士后人员、天津理工大学校长马建标说,何先生曾质问: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应用,文章有多大价值?

  不以长者权威自居风格民主……我收回我的观点

  何炳林的学生回忆他在实验室如同带兵,非常严厉,迟到早退,操作烧瓶不合要求,一律不讲情面批评,即使学生的学生在场,也毫不客气,让你脸上冒汗,坐不住。今天,他走了,海内外众多的学子怀念他,怀念他的惜才爱才,怀念他的心底无私。高分子所的宓怀风教授三进南开大学,最近一次是1998年,在回国和继续国外工作犹豫之间,回国探望先生。13时20分,即将赶赴机场,从外边会客回来,发现何先生静静地坐在那等,为他送行,80岁老人等了20分钟。宓怀风感动极了,发誓“无论如何要回到先生身边”。新时期招收的第一批硕士生“八兄弟”之一于燕生从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归来,何炳林亲自到机场迎接,他甚至发话,“书记、校长都应该去接。”

  1978年,学校百废待兴,何炳林从四川请来有才华的南开大学毕业生、中年工程师李效白,学校住房紧张,何炳林把自己孩子的住房让给他,成为全校的美谈。只要是可培养的国内外人才,何炳林千方百计请回来,亲自去各部门协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生们称他是“高效率的政治工作者”。5年后,李效白因病去世,何炳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刻骨之痛,人们至今还能感觉到。

  何炳林去世的噩耗传到瑞典,他的博士生王莉在电话另一端痛哭失声,1990年除夕之夜,何炳林、陈茹玉老两口带着自做的菜肴送到她的宿舍。高级工程师李平英的父亲去世,隆冬的早晨,一抬头,何炳林、陈茹玉两位先生站在面前,穿过校园步行来慰问他,李平英全家哭了。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全兴教授1985年调离南开大学, 1987年何炳林以“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新型吸附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仍把张全兴列为第二作者,何炳林对张全兴说,“要坚持实事求是,谁的贡献大,谁的排名在前,不能论资排辈,你即使在国外我也要这样署名。”张全兴说,何先生从不以长者权威自居,霸道专断,而是风格民主。实验中,张全兴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思路,何炳林常常回答,“我尊重你的意见,你们在一线,了解情况,我收回我的观点。”

  张全兴忘不了,何先生当初舍不得他调走,平时很少做饭的他,亲自下厨,与陈茹玉先生各做两个菜,约他到家中吃饭,一口一口地为他上饭夹菜。

  如今,张全兴多么想再与这位慈爱的恩师对酌畅谈,再写信给他,但,不可能了。

 

编辑:陈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