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林凯凯 雷笔琪)为响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号召,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近日,南开大学“经纬八度”实践队在经济学院张海鹏副教授的指导下,前往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围绕黄花全产业链的延伸与融合发展开展调研实践,以青年视角解读黄花产业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升级密码,在实践中书写“知中国、服务中国”的青春答卷。
黄花,又名萱草,是大同的传统经济作物,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致富花”。云州区作为黄花种植核心区域,近年来依托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践队以唐家堡村、坊城新村为重点考察点,沿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田间地头、加工企业、科技小院等一线调研,感受“小黄花”背后的“大文章”。
聚焦“黄花+加工”,实践队实地探访了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和大同黄花产业科技小院暨教授工作站。产业园内,队员们详细了解了黄花的采摘、蒸制、晾晒及深加工流程,切身体会到劳动者们披星戴月的辛勤付出。在科技小院,师生与驻站研究人员就黄花保鲜、深加工技术创新及品牌打造等展开深入交流,实地感受到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的强大力量。
在“黄花+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实践队深入调研了当地依托黄花资源打造的“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等特色景点,以及“火山天路”“大同黄花公园”等休闲旅游线路。黄花观光与农事采摘、乡村度假等业态有机结合,形成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新模式;而黄花啤酒节、火山超级越野跑等品牌活动持续举办,以节造势、以文兴旅,进一步提升了“云州黄花”的品牌影响力,激发了乡村文旅产业的内生动力,有效带动了周边村镇经济发展。
针对产业链延伸的其它方面,队员们走访了大同云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宜发同诚农业发展公司和三利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现代化的冷链系统和深加工技术,使“论斤卖”的黄花产品实现向“论克卖”的跨越,打造出鲜食黄花、黄花酱、黄花饮品等多样化、高附加值的产品,打造“弘三利”等品牌矩阵,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一朵花富一方人”。
除黄花主导产业外,实践队也深入调研了吉家庄乡的稻蟹共生项目、设施蔬菜基地以及云冈纸业公司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农业、农旅融合、绿色制造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打造“黄花产业为主,多产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近年来,云州区牢牢把握“黄花+X”的多元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构建起种得好、产得出、卖得远的产业生态。队长雷笔琪表示,本次调研不仅深化了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也坚定了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实践紧密结合的志向。
产业兴则乡村兴。未来,实践队将持续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等问题,梳理总结黄花产业的“云州经验”,深入探索产业链延伸驱动下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共富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南开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