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爱悦)时值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提出“爱国三问”9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赴海南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永兴岛为驻岛干部群众子女带来“祖国最南端的科学课”。实践队指导老师刘波教授和带队教师朱博晨以《北斗·在封锁中砥砺前行》为主题,通过“社科+理工”双师协作模式,为现场青少年呈现了一堂融合科技知识与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刘波教授以中国南海三沙基本形势与中华民族千年海洋探索史开篇,系统梳理从秦汉南海航行、隋唐天文导航、宋代“水罗盘”到明代郑和“牵星术”的技术演进,通过剖析《更路簿》的历史价值,阐释导航科技对现代北斗系统的精神启迪和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朱博晨聚焦现代卫星导航体系,深入浅出解析定位原理,对比GPS、GLONASS、Galileo等全球系统,并重点讲述中国北斗系统在1993年“银河号事件”背景下开启的攻坚历程。当提及北斗团队突破频带受限、元器件封锁等困境,攻克星载原子钟等“卡脖子”技术时,现场学子神情专注。
课程生动讲解了北斗二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四小时”关键节点,以及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的历史性跨越。结合北斗在气象监测、应急救援、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大国重器自主可控”的时代价值。在介绍中国取得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突破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课堂尾声,刘波教授和朱博晨老师引领全体师生重温1935年张伯苓校长发出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面对这一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永兴岛青少年以铿锵有力的“是!爱!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回应,科技报国的种子深植心田。学生王历耀、王历赫课后表示:“北斗的突破印证了祖国强大,我们要学好本领投身科技报国事业。”实践队员王文钰称课程设计强化了自身专业素养,鄂英超则认为“社科+理工”大思政课双师模式创新了边疆思政教育,旨在培育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守边疆”的担当意识。
据悉,该实践队同期协助开展三沙市“碧海护疆志,三沙少年行”暑期夏令营,组织学习西沙海战历史,参访永兴岛主权碑、雷锋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队将持续推进永兴学校思政课建设、公益支教及“南开书屋“维护工作,通过“同研同学同讲同行”的“四同”模式,在祖国南疆学习“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三沙精神,践行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