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瑞毅 全豪)“这里是长征的终点,也是新中国的起点。”会宁县副县长钱有泉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近日,电光学院师生同行暑期实践队走入甘肃会宁,就“科普创新+思政”体验式支教、“重走会师路+缅怀先烈情”沉浸式红色文化学习、“特色脱贫路+会宁奋斗史”融入式脱贫攻坚专题调研三方面开展深度实践。
支教:“尽管你们的目光被大山阻挡,我们也要将山那边的世界带到你们眼前”
“同学们好,我们是来自南开大学的学生,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会为你们讲授有些不一样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实践过程中,会宁县中川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听到了立足书本又新颖有趣的知识,听到了自己家乡和其他中国大地上的先烈故事。实践队员还注重发挥理工科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器材设施,开展操作性强、充满趣味的科学实验,并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红色文化。
同时,实践队成员将在南开大学创建“创客爱心集市”筹得的全部款项捐赠给了中川镇中心小学,在该地区成立了第一个南开书屋。成员们在教课空闲时,走访了当地部分学生家庭和会宁县教育展览厅,被会宁“三苦两乐”的教育精神所感染,并通过与留守儿童开展专题交流和微团课等形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红色文化:“一旦想到他们为自己坚信的主义而献身,心灵就仿佛受到了撞击”
会宁作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拥有深厚的红色记忆,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事迹,造就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团结胜利”为内涵的“长征会师精神”。实践队员先后瞻仰参观了大墩梁烈士陵园和会师纪念旧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队员们在大墩梁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特别主题团日,重温入团誓词,面向长眠在此的800多位先烈庄严宣誓,不仅强化了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的意识,更是对先烈英灵最好的告慰。
脱贫攻坚:“革命老区的人民曾经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不能让他们心寒”
为了考察会宁县脱贫攻坚成果,实践队员把握两根线索,一是走访调研乡村脱贫现状,二是采访做出突出贡献的脱贫干部和企业家。队员走访了田家坪村和牛家河村等典型脱贫村,就旅游产业脱贫和果树种植脱贫的特色道路进行了深度调研,在与甘肃省农科协助力精准扶贫先进集体甘富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玉珊交流时,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带领乡亲利用科学种植苹果带动就业的生动故事,并就自己建立国内最大苹果博物馆的实践进行了专题分享。
同时,实践队员与天津在会宁挂职干部进行了脱贫攻坚微论坛。四位在会宁挂职中小学教师的天津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挂职体验和感受,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天津市挂职干部张海粟也分享了两年多来甘肃会宁发生的点滴进步与自己在挂职期间遇到的感人事迹。
据悉,电光学院高度重视师生同行暑期实践工作,通过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助推南开实践育人在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再谱爱国奉献新篇章,让实践真正成为师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互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