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交流中碰撞思想 沟通中凝聚共识 ──“在守正创新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见闻
来源: 天津日报2023年6月21日2版发稿时间:2023-06-26 08:5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我们要自觉主动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大局,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20日,在由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天津社科院联合主办的“在守正创新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上,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结合各自领域,阐释研究成果,畅谈学习体会,纷纷表达了对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次文化宣言,首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揭示了中华文明所内蕴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指明了前进方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光文就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出自己的认识。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概括,有助于深化对天津城市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不断提炼总结天津城市文化中的‘中华文明共性’,凝聚‘国家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加深对天津城市文化内涵外延的理解认知,明晰天津城市文化建设目标的定位导向,推进城市文化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厚植天津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底蕴。”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任吉东认为,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解读天津城市文化特质,立足天津、面向全国,立足地方文化、面向中国文化,为进一步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天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机理和未来方向。”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明增认为,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提供科学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文化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概括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擘画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美蓝图。”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建永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在前进路上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面向新征程,我们必须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补充养分、汲取智慧,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创新。

  “‘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天津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张永路认为,应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大家一致表示,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纲领性、创新性、实践性、主动性,学思研用相结合,在各自专业领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要加强宣传宣讲,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闻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06/21/content_152_7848557.htm

编辑:李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科研团队在室温二维拓扑...
南开科研团队开发肿瘤微环境...
10位教师荣获2025年度“南开...
南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喻云林为南开学子讲授思政课
南开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
南开大学举办第十届国际人才论坛
【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开党...
中科院外籍院士Michael Grätz...
南开大学示范微党课在央媒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