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李享 学生记者 王瑾)培根铸魂传薪火,强国建设书华章,9月12日下午4点,2025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1讲《深刻把握教育三大属性 谱写教育强国时代新篇》通过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央视频、“人民网+”客户端、学习强国、微言教育、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多个平台面向全国同步播出。
(点击观看视频)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领衔,校长助理、教务部部长、伯苓学院院长、教材建设办公室主任、商学院教授李月琳,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国然共同为全国高校师生带来示范微党课《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 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属性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杨庆山说,“在教育的‘三大属性’中,政治属性居于首位,它决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理解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教育强国时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杨庆山讲到。
突出教育的政治属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政治属性,取决于国家性质,体现了教育的方向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别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国际形势、社会环境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要求,才能在教育方向上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定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
突出教育的政治属性,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在这个问题上,不允许有任何模糊认识和行动偏差。新征程上,必须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矢志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政治属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着立德树人的目标方向,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旗帜鲜明突出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建设德业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杨庆山说,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提出著名的“爱国三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杨庆山强调,新征程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系统领悟和科学践行教育的政治属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教育之为。
“南开大学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李月琳介绍。
学校聚焦根本,建设以新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发挥首批全国重点马院示范作用,以“金课”标准持续建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时翻阅的、全国率先编写的“三进教学指导方案”,已由大学4门思政课扩展到大中小16门课程,成为国内“三进”品牌。着力建设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形势与政策课”团队的思政教育“三支队伍”,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学校持续筑牢爱国主义“南开之魂”。 把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融入思政教育,一体推进课程、教材、基地建设,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便是通过艺术形式让师生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实践;学校还承办“青春华章”全国网络育人主题活动,为思政教育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李月琳介绍,学校着力打造南开特色“大思政课”育人品牌。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做优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四同”育人品牌。依托百余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公能卓越的栋梁之才。
“南开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实验室中,李国然说。
学校大力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强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化学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批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涌现在教学科研一线单位。
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深化实施面向2035年的“高层次人才倍增行动计划”,引育汇聚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领军人才和顶尖团队,形成学术精湛、结构合理、服务完备的人才发展新生态。
李国然介绍,学校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涵育,选树正面典型。南开教授周其林、逄锦聚先后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秉持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优良传统,以为人为事为学的风范引导教师敬业修身,示范引导广大教师做“人师”与“经师”的统一者。
据了解,本期微党课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三大属性”,解读政治属性铸魂定向、人民属性固本强基、战略属性谋篇布局的内涵。南开大学示范微党课由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制作。联袂讲授此次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1讲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师生代表。各高校结合实践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三大属性”其内在统一与时代要求,帮助广大师生深入理解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要义,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