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哲)11月13日,天津市蛋白质重点实验室召开2025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和学校科研部基地与平台管理办公室刘亚君老师出席,天津市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贡红日主持会议。
贡红日作2025年实验室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实验室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总数13项,批准科研经费达到2716.5万元,显示实验室在科研经费获取和项目执行方面的强大实力。项目来源单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军事科学院和天津市科技局等,提升了实验室的科研水平,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高金珉、张宏恺、张鸿儒及博士后郝广九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学术委员会主任庞天翔主持学术报告环节。
高金珉以“配子遗传信息精准传递的分子机制解析”为题,介绍了其课题组基于模式生物线虫在该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最新进展。报告系统阐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复合体的组装机制、染色体轴的动态变化、减数分裂监控以及同源染色体配对等关键过程的分子基础,为深入理解配子遗传信息精准传递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
张宏恺教授系统介绍了OX40激动剂抗体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了抗体亲和力调控药效的分子机制,还介绍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 OX40 抗体疗效的调控作用及相关诱导机制。该研究为 OX40抗体的高效研发及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张鸿儒总结汇报了实验室近期的工作,针对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相应率低的关键临床问题,利用多组学和临床前动物模型的手段,鉴定肿瘤免疫调控的新靶点 PARP11,阐明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并展望了基于 CRISPRa 平台的构建和持续探索肿瘤免疫调控新靶标的研究方向,有望为未来肿瘤免疫疗法提供理论指导。
郝广九介绍了细胞极性的相关内容。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极性,其形态极性与其功能密切相关。拟南芥 Rab5 家族包含两类核心成员——典型 cRab5s 与植物特有Rab5;尽管二者调控不同的运输途径,但可协同介导植物 Rho 蛋白(ROPs)的激活蛋白 RopGEF8的早期极性建立,进而调控花粉萌发这一极性建立关键过程。
刘亚君指出,天津市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推动基础研究突破、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发展,希望实验室继续围绕蛋白质科学前沿方向,聚焦重大疾病机制解析与关键药靶发现,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学术委员会建议进一步聚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机制、蛋白质与细胞发育调控、蛋白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等核心研究方向,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建议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建议加强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实验室在国际蛋白质科学领域的影响力。
据悉,天津市蛋白质重点实验室每年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总结一年实验室建设情况,并举行学术报告促进学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