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思遥)11月4日,南开大学牵头组建的教育部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和教育部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的PT育人模式国际交流会——“中国与波兰的PT教育发展与探索”在南开大学及线上同步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聚焦PT(Physics Tournament)育人模式的国际化发展与实践探索,教育部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李川勇,外国语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教育部“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核心成员王冬焱,基础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开大学)王槿、香港理工大学师生代表、南开大学本科生、两国教育领域一线教育工作者等参会。
会议中,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冬焱副教授首先报告“Introduction to Tianjin and Nankai University”,从城市特色与高校发展双维度切入,特别介绍了南开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及办学特色及参与的不久前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分会服务工作等,为中外嘉宾搭建起了解天津、认识南开的桥梁。物理科学学院李川勇教授和Bartosz Krajnik博士分别作题为“The development of PT in China”和”IYPT in Poland Toda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报告,介绍PT在中国的发展以及PT在波兰的情况。王槿老师报告“PT based Hands-on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China”,介绍PT虚拟教研室近期在国内开展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南开大学2024级本科生、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2025年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汪子涵同学报告“PT Report: IYPT 2025 Problem 10. Rayleigh–Bénard Convection”,介绍国内大学生如何研究真实的物理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的师生和热爱PT教育模式的教育工作者们等参与了交流讨论。
通过会议,双方深入了解到波兰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强化逻辑思维培养、聚焦精英学生培育三大核心路径,在国际科学教育领域收获显著成果。Bartosz Krajnik博士对于PT育人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表示惊叹。会议通过跨国对话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探索PT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向与实践路径。未来,双方或将以此为起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课程共建、师资互访、学生联合培养等、PT科学教育资源推广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此次国际交流会以举办国际智慧教研研讨会为抓手,拓展中外高校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范围和研究深度,探索中国特色智慧教研理念和实践的国际化融合研究,为有组织开展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提供支撑。会议不仅是两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首次深度对话,更是南开大学推动PT育人模式国际化、助力我国科学教育融入全球教育合作网络的重要实践。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发起方之一,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是教育部高教司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由大中小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共建共享,依托PT育人模式发展形成全国性基层教学组织。此次会议搭建中波PT教育交流平台,是虚拟教研室践行国家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战略、持续加强虚拟教研室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虚拟教研室综合影响力,推动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水平提升,拓展国际化实践成长路线的重要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