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向工作人员学习操控机器狗
“神工—神行”演示现场
“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本市持续进行。连日来,来自本市和全国的媒体团走进天开西青园、天开津南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点位,深入探寻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的生动实践,触摸到新质生产力在津沽大地迸发的强劲动能与无限潜力。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天津市委宣传部指导,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技局主办。
破解太阳能电池“怕热”难题
日前,媒体团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联合研究大厦,陈列于此的各类电池原型器件与精密测试设备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明鉴向媒体团阐释团队在关键技术创新上的突破时,现场顿时响起密集的快门声。
袁明鉴教授现场科普,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被誉为光伏“潜力股”的技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氯化甲铵”添加剂,可这一添加剂高温下易分解,直接令电池运行稳定性“断崖式下跌”。
如今,团队借力国家大科学装置进行先进测试,终于破解了难题。团队发明了一种“原位结晶动力学调控策略”,简单说就是在材料“成型”时精准调控,让内部成分均匀分布,彻底解决了该问题后,器件性能大幅度提升。这项突破为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扫清了大障碍,未来人们有望用上更便宜、更耐用、发电更好的太阳能电池,户外发电将更加靠谱。
“这次参观彻底刷新了我对高校科研的认知。”《北京日报》记者刘琪榕在观摩后由衷赞叹,“这种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无缝衔接,展现了极高的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这也更加证明,高校不仅是创新源头,更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和驱动核。”
“神工奇迹”照进现实
在天津大学医学部教学楼内,一名实验人员凭借意念操控外骨骼装置稳步前行,仿若“太空漫步”的场景引得媒体团围观。这是该校研发的脑控下肢混动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神工—神行”的现场演示。
“这套系统实现了患者意图驱动、智能辅助、实时反馈的一体化康复训练。”智能康复实验室研究人员姜晓宏介绍,其核心突破在于外骨骼不再被动带动患者行走,而是通过意念交互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运动控制通路,同时借助AI建模患者个体化步态特征,生成专属康复方案。目前,该系统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未来有望拓展至家庭场景,让患者居家即可享受专业康复训练。
同样令人振奋的还有“神工—神耳”听觉感知能力客观量化测评技术。听觉脑机接口课题组核心负责人白艳茹副教授介绍,该技术无需语言参与,即可完成听觉功能量化评估,破解了婴幼儿、认知障碍人群及术后早期患者难以配合行为测试的临床痛点。
“天津科研团队聚焦民生开展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已落地临床测试,令我震撼,未来已来!”央视网记者杜安琪感慨。中国新闻网政经部主编查志远也备受触动:“这项技术为癫痫病治疗带来重大突破,期待尽快完成成果转化,推动癫痫病治疗迈上新台阶。”
与钢铁汪汪队“亲密接触”
一走进位于天开津南园的伽利略(天津)技术有限公司,所有媒体记者立刻被演示现场的两台四足仿生机器狗吸引了。这只“钢铁萌犬”不仅在平地上行走自如,更在面对台阶时展现出了卓越的适应能力。从重大活动的安防巡检到危险的防爆区域,它都能替人上岗,甚至还会用“意念”(智能联动技术)隔空开门,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硬核科技“汪汪队”。
机器狗停顿的间隙,几名记者情不自禁地蹲下身,一边跟它“打招呼”,一边饶有兴致地询问工作人员:“它可以握手吗?”引得在场人员会心一笑。在工程师的鼓励下,中国吉林网记者丛鹂锐接过操控手柄,在现场指导下开始尝试遥控。经过几分钟的简单学习,机器狗便随着她的指令完成了一系列动作。“操作非常便利,完全属于新手友好型。”丛鹂锐分享着她的独特体验,“没想到今天能这样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天津这拨‘硬核’科技真是藏不住了!”
文/摄 记者 侯蕾 郑宝丽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5-11/21/content_87647_2846340.htm
审核:闫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