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人民日报:幸有温柔敦厚在
来源: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4日第20版发稿时间:2025-11-21 16:59
张静

  传承弘扬中华诗词,关键在于通过诗歌教育助益今人生活,推动当下文化繁荣兴盛。

  郑州是一座富有诗教传统的城市。在郑州经开区龙美小学,诗歌创作——不限于旧体诗,现代诗亦可——已经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在电视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录制时,该校学生以自己的诗作与“穿越而来”的李商隐交流,展现了这种诗歌教育的成果。

  更令人动容的是郑州市盲聋哑学校七年级学生徐铭泽的故事。这位先天目盲的孩子,在奶奶的熏陶下,借助叶嘉莹先生编选的《给孩子的古诗词》音频,逐首学习传统吟诵调,更学会了作诗。她说:“虽然我没有办法看清大家的面容,但古诗词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会在诗教传承的道路上分享光明。”

  孔子最早提出诗教理念,“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表明诗教与家风家教、民风民俗紧密相连。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用很大篇幅介绍杜甫姑姑对少年杜甫的培养与影响,印证了优良家学对诗人成长的助力。作为诗圣的出生成长之地,郑州特有的民风、家风、家学传统值得当下深入发掘与传承。若要擦亮这张诗词名片,应凝练其重视诗词、赓续诗教的精神内核。

  李商隐说“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在广袤宇宙中个体微不足道,该如何安处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恶惧?我的答案是“人生海海,幸而有诗”。历史留下如此丰厚的诗教元素,带给今天的我们疗愈与抚慰,值得我们追寻和探索。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原文链接: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11/14/content_30114931.html

  审核:闫瑾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回顾...
泰康保险集团一行来南开访问
南开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教育部简报:南开大学深化卓...
南开团队连续23年发布《中国...
“你是我的眼”视障艺术家公...
南开研究团队发布《大湾区上...
南开大学承办第十八届中国密...
16名南开师生荣获2025年度宝...
南开团队参与制定《工商联执...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