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南开大学举办“杨振宁先生追思会” 家国情怀学术火种 “燃”在心中照亮前途
来源: 今晚报20251029第9版发稿时间:2025-10-31 11:46

  “当我走进省身楼,再一次凝望着《陈省身与杨振宁》画作中两位先生,心中有哀思也充满了奋斗的力量。”10月28日,南开大学在省身楼举办了“杨振宁先生追思会”。在走进会场之前,那幅熟悉的画作让很多学子停下脚步。正如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刘志洁的心声:“先生虽远行,但他在马蹄湖畔点燃的学术星火,依然生生不息。”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葛墨林院士,以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参加了当天的追思会。现场,龚克、葛墨林深情讲述了与杨振宁先生的交往往事,那些关乎学术传承、人格风范的细节,无不令与会者动容。追思会上,杨庆山号召大力传承和发扬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以学术报国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杨振宁先生的深切哀思和无尽敬仰。

  “杨振宁先生与南开大学渊源深厚,始终关注和支持南开大学发展,为南开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追思会由南开大学副校长白承铭主持,他在介绍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后表示,杨振宁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物理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张国权教授、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冯惠涛教授以及学生代表刘志洁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杨振宁先生对南开治学方面的影响。张国权教授提及,杨先生切实支持南开物理发展,为南开物理培养出了孙昌璞院士等一批杰出人才,他认为,强调在缅怀杨先生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其爱国精神与科学探索精神,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贡献南开力量。冯惠涛教授认为,杨先生倾注心血于南开、清华等高校的科研平台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家的家国担当。刘志洁则表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精神与教育理念,仍在激励新一代科研人砥砺前行。

  “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我知道他是在1971年。”那一年是杨振宁先生首次回国访问,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讲述了杨振宁与好友邓稼先的往事,邓稼先曾赠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寓意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杨先生多年后感慨自己终于理解“共同途”的深意。

  龚克还提到1988年,杨振宁先生作为教师代表,在南开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当时,杨振宁说:“中国的年轻人,有非常聪明的人,有非常有决心、有毅力、有才智的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建筑在这些人的身上的。”龚克“解读”,这是杨先生对中国青年寄予厚望,期待民族复兴“天大亮”。

  葛墨林院士回顾了杨振宁先生受陈省身先生邀请,在南开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以及后来为南开引进国际顶尖学者支持青年成长等诸多往事,尤其说到杨先生当年坚定的民族立场以及打破“固有规定”,营造了自由、公正、尊重的学术氛围的故事,令与会者肃然起敬。

  “杨振宁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科学遗产、治学态度和家国情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杨庆山表示,继承和发扬先生的遗志,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当日,也是陈省身先生诞辰114周年纪念日,两位大师对南开大学的重托,将成为南开师生的前行动力——夯实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优势,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新跨越。

  记者 单炜炜 摄影 宗琪琪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5-10/29/content_87652_2763860.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赵美蓉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
eScience卓越讲座举行
南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胞与...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创建五十周...
【关注“三新”建设】面向国...
【关注“三新”建设】新华网...
南开团队在植物生殖生物学领...
南开北大清华三校校友重走西...
南开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追思会
深切悼念杨振宁先生 葛墨林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